“圣女”一词,在世界各地的观念中,一般都是至高无上、英雄的象征,例如法国的圣女贞德,或将她们赋予神力,以此来保佑国家昌盛。
不过,一旦少女背负这个责任,她就注定不能其他一点欲望。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能掌握国家命脉的圣女,在印度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遭遇,都是些“贱民家庭”里的女孩。
虽然会受到信徒的朝拜,可一旦进入青春期后,庙里的长老们就会对其行龌龊的事情。
从小生活在垃圾堆里的女孩,在尚且年幼的时候,就被父母卖给了寺院。
然后这些女孩用卖身体积攒的钱,供养寺庙香火,名为圣女,不如说是道貌岸然长老们的玩物。
那么,为何早期在宗教内有极高地位的印度女性,之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女孩的家里,又为何忍心将她们推入深渊?
圣女不圣印度“圣女”的观念,来源于古老的印度。
在那时,穷人家的孩子,也就是那些贱民家庭中诞下的女孩,在10岁左右的年纪,便被父母卖到了寺院,一生都为寺庙服务,成为那些高级僧侣的玩物,美曰其名称为“圣女”。
而这些女孩,一旦进入寺庙,就需要用一生去偿还,丢掉传统的谈婚论嫁。
在“圣女”长大以后,寺院会给她们举办隆重的仪式,也就是所谓的“婚礼”,然后与长老们同床共枕。
根据相关见闻录中的记述,如果一个常年未怀上孩子的妇人,在寺院里起了愿。
那么,一旦妇人回家后怀上一个女孩,且相貌出众,就要带着这个女孩,献祭给大神。
之后,母亲还需要给女孩梳好妆容,让她在街上接客。
女孩最后需要将赚来的钱,全部送给寺院,当做供养寺庙香火的资金。
然而,早在吠陀时代,印度女性享有着极高的权利,不仅可以参与政事,还可以参军作战,如今却成了这般境地!
那么,当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故,使得女性地位如此低贱?
吠陀时代早期 圣女地位崇高在刚进入吠陀时代的时候,婆罗门的势力虽然还未壮大成型,但也已经独占鳌头。
自从雅利安人打进印度以后,印度人为了建立起本土势力,早先的吠陀信仰和其他文化相结合,这才建立起了古老的婆罗门教。
也正是在那个阶段,入侵者为了进一步控制本土势力,建立起了逐渐畸形的制度。
而虽然其他国家也存在这种体系,但唯独印度的更为严重,体系极为严格。
然而,即便这个制度是入侵后建立的,但当时建立起的制度,还没有将人们划分高低贵贱。
直到其他宗教信仰的入侵,为了更好的统治印度,这才将它调整成了阶级森严的体系。
通过区分当地人肤色的深浅,将人们分为四个阶层,越白的人越尊贵,而等级最高的宗教,里面的长老更是能轻易掌握他人的死活。
种姓划分
除了上面图片显示的种姓外,最低贱的便是“达利特”的种姓。
达利特代表“肮脏”,专门做肮脏的工作
他们除了拥有种姓外,可以说是毫无地位可言,在路上见到高等人,非但要避开走,甚至还要清理自己留下的脚印。
因此,在印度偏远的村庄,你会看到这样一副场景:有些人在街上走路时,会特意避开行人;或者有的人出门时,专门带个扫帚,一边走路一边抹掉自己留下的脚印。
达利特种姓清理污垢
这个种姓好似天生就被赋予了肮脏的代名词,所以在印度,无论什么肮脏的工作,都是由“不可接触者”去做。
吠陀时代后期婆罗门教对于女性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从一开始高洁神圣的女神,享有参政权利,到后来不准女性参加一切宗教活动,认为女性是悲伤的源泉,是不洁净的。
而为了保持种姓的纯洁,只许同种姓的人内部通婚。
在宗教颁布的法典中,允许“顺婚”,简单来说就是允许高等人迎娶社会底层的人,但决不允许“不可接触者”迎娶高等人的女子。
一旦发现违背禁令的情况,便会将他们剔除这个种姓,沦为低贱的下人
这个禁令出现以后,许多底层卑贱的女子或其父母,为了改变自身的地位,会想方设法地满足高等人,即便对方提出再过无礼的要求。
于是就出现了这一种现象:印度底层出身的女子,往往会去百般讨好高等男子,一代代传下去,直到实现种姓阶级跨越。
除了通婚外,最卑贱的达利特种姓,会将女儿送到寺院,虽然会遭到非人的对待,却也能获得一定的权利。
不过,也并非什么女孩都能被选中,只有那种相貌极为出众的女孩,才有资格成为圣女的候选人。
进入寺院以后,女孩也并非完全和家里断了来往,只要遵循寺院的规定,就可以回家看望父母。
当这些被选中的女孩不在年轻貌美时,寺院长老会将她们随意舍去,转而将目光投向新的“圣女”身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世人发现了印度寺院将女孩当做赚钱工具的做法后,虽然在1986年发布了相关法令,宣布这一行为的非法性,但在印度的某些地区,还是能发现这种做法。
经统计4.2万“圣女”,再对其检测中,仍发现40%的人得了HIV。
也正是宗教信仰的影响,不知害了多少底层家庭的儿女,非但让他们白白丢了性命不说,还加大了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作者观点从古至今,影响印度女性地位变化的,是各个宗教不同时期颁布的法典。
随着时代的变迁,男性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映射到宗教信仰上面,就是对女神形象的诋毁
尽管有相应法令严禁寺院收取“圣女”,执不执行又是一回事。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印度虽然无法抹去那道最黑暗的污点,种姓制度界限却也在一点点淡化,“不可接触者”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摩奴. 摩奴法论
文|木南
编辑|木南
十四亿人类底线!!
阿三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