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大学者,立人之本也”,什么是“人之本”?老子说:“人之元道,本乎一,源于一”。所谓“道”,就是天地之初之意,万物之始之意。天地之初,就包含着五天五夜的循环往复之意。五天五夜也就代表着“天人合一”最初的意境。因此“人之元道”也就代表着万事万物源自太初。而“一”代表着本源。万事万物的产生,都是由于天地的缘故。天地之初,天地混沌。天地之初就形成了八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中、东南、东、西南、西北。
从此就形成了青龙七宿和白虎七宿。其所代表的就是天地之初的八个方位。而青龙、白虎为天之阳,代表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代表着万物生长的第一个空间。这八个方位分别对应着太阳升起和落下,也对应着青龙七宿的运行轨迹。从此以后,八个方位就形成了青龙白虎七宿的循环运行之轨迹。天地玄黄,天地共生,天人合一。
所对应的就是青龙七宿的循环,只是天空中的太阳没有运行到那里。在《礼记·月令》中有说:“明日乃明日也,明日在东、南,皆阳明开泰之日。”意思就是天体的运行在东方,那一天就为阳明开泰之日。《易经》中有句话说:“冬至一阳生,阳生于南而长于西,长于西则阴生矣”。也就是说太阳从东方升起,当青龙七宿从西方落下,之后才会有南方的太阳升起。阴生于中而长于北,长于北就为阴生于中。
因此就是“阳明开泰”之日。此时,夏至正是夏季的最后一天,夏至就是秋季的开始,代表着冬天即将结束。虽然明日为阳明开泰之日,但正如子丑寅卯辰酉戌亥等重要的节日都是阴生于中的,也代表着季节的结束。因此明日不过午,这样才能从冬至到小暑之间,中间只过了一天,所以说:“一阳二阳,不过午”,“一阴二阴,过午不过子”。所以说:“过午不过子,子不过午”,也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子不过午”也就代表着夏至到端午节之间,只有一天,而且还是阴生于中的一天,也就是阴生于午。
阳生于午的意思就是“冬至是一阳之日”,为阳太弱了,所以老话说:“小暑不出门”,并且阳生于午。“午不过午”之后,就为阳消耗完了,所以说“子不过午”,而夏至则是阴生于午之后的空隙,在阴生于午和阳消耗完之后,就是季节的终结了。但是夏至也是一阳之气初现之时,如果夏至那一天太阳上升的度数不够强,就无法将天地之气上升提高。阴气从子时上升,就必然要经过一个午时的降落,最后才到达大地,因此阳生于寅之后也为阴消耗完之后。所以夏至是一阴生的开始,一阴生就代表着阴从子时之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