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特特:出身很特别,父母是正、副国级,周总理是她的“爱爸爸”

秋记忆 2024-02-12 08:31:33

#探索历史的光芒# #李特特:贫困中的明灯#

��️ 漫长的历史河流中,那些默默奉献、为革命而默默付出的人物,虽不名噪却是历史的明灯,照亮着前行之路。今天,我们将探寻一个在革命世家中成长,为扶贫事业倾注心血的女性——李特特。

“很多人都害怕接我的电话,因为我找他们就一件事——化缘。”这是李特特口中的言辞,她的生命宛如历史中的“化缘者”,点燃了希望之灯。然而,她的举动并非为了私利,而是激发自己对扶贫事业的深沉热情。

1922年,李特特诞生于中国扶贫基金会终身理事蔡畅的家中。她的童年并非平凡,成长在革命世家,母亲蔡畅为革命事业努力,而李特特在理解与困惑中逐渐长大。她生于法国,但因法国不允许堕胎而顺利来到这个世界。

1928年,家庭团聚上海,蔡畅的家成为组织的联络机关。虽然看似欢聚,但由于保密工作的需要,李特特很少能见到父母。周总理成了她生活中的一抹温馨,他关心备至,将李特特视为自己的爱女儿,赋予她温暖与慰籍。

随着时光推移,李特特逐渐理解了父母的牺牲。她选择参加苏联军事训练,成为“马克西姆机关枪手”。她选择离开舒适的环境,迈向艰难的军事生活,这一切,是她为革命事业做出的个人选择。

1948年,李特特生下孩子,但她并未止步不前。在东北的垦荒大队中,她度过了三年。之后,离休后,她并未选择宁静的晚年,而是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展开为数百个贫困村庄奔走的扶贫之旅。

在扶贫之路上,李特特成为了一位“化缘”的女士。她走访贫困村庄,目睹孩子们清澈的眼睛和荒凉的土地。尽管已是八旬之龄,她仍坚守,因为她明了,有些地方、有些孩子,连饭都吃不饱。

李特特的一生,是对家庭革命传统的传承,是对革命事业的守护,更是对贫苦人民的深情关怀。她的扶贫传奇永不熄灭,照亮着在黑暗中为梦想而奋斗的人们的前行之路。

2021年2月16日,李特特因病离世,享年97岁。她的一生宛如历史中的微光,虽不张扬却永远存在。让我们向这位“化缘”的女士致敬,她用一生的奉献,将爱传递给了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人。

李特特的故事,是历史中的一抹温馨。她在家庭、在军旅、在扶贫之路上,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奉献与坚持。愿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为微光而奋斗的女性,让她的故事成为历史中永不磨灭的瑰宝。

#历史的女英雄# #李特特# #扶贫使者# #微光中的奉献#

李特特生于蔡畅与李富春这对家庭英雄的婚姻之中。李富春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而蔡畅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副院长,这一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革命的骨干,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舅舅蔡和森是中共早期的革命领导人,而舅母向警予更是妇女运动的先驱。

在这个家庭中,李特特接受了前辈们的影响,她的外婆葛健豪是个身份不凡的女性,曾是巾帼女将秋瑾的好友,以能文能武而著称。葛健豪为了培养儿女,甚至在50岁高龄时带着一家人去法国留学,与年轻人一起学法语。这位令人敬佩的外婆为李特特树立了坚持奋斗的榜样。

李特特的父亲李富春是湘军的参将,与曾国藩有着姻亲关系。母亲蔡畅则是为革命事业全身心奉献的女性,为了保护家庭,她甚至在生产手术后选择了绝育,为这个家庭的责任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家中成员在政治舞台上屡次担任要职,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离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后,李特特并没有选择安逸的晚年生活。尽管已经年过八旬,她仍然坚持出差,走访过的贫困村庄不下两百个。她看到的贫穷景象深深触动了她的心灵,激发了她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尽一份绵薄之力的决心。

李特特的一生,是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坚持奉献是每个人的责任。在李特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奉献的力量,看到了为了更美好社会而努力拼搏的精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否传承这份奉献精神?能否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一份力量呢?

历史的光辉中,每一位为理想奋斗的人都是闪耀的星辰。让我们怀念李特特,同时反思,我们是否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点燃一盏奉献的明灯呢?��

0 阅读:0

秋记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