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广推荐|发现了超级适合在路上吃的零食

夏天陈小舒 2024-05-22 22:19:27

零食是我们家定期进货的“刚需”,每次接送孩子放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带一点小零食,偶尔我去接,酒酒也会主动问:妈妈你有没有给我带吃的?养成习惯了😒

△ 逛便利店,两小只像老鼠掉进米缸一样

其实他们中午带饭去学校,孩子们都会互相分享零食,放学后其他家长也会带一点分,相当于已经吃过一轮了,孩子再找我要,我就会纠结:吃一点也没关系,但是给多了又怕到家里不好好吃晚饭,给的量很难把控。

今年姐弟俩换了新学校,距离远,车程长,接送的任务落到队友头上。

队友有洁癖,不能忍受两个娃在车上吃得碎碎渣渣的,捡起来很麻烦;或者手吃油了、到处摸;又或是喝甜饮料弄撒,搞得坐垫黏糊糊的。

车程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两个娃坐在后边时不时你碰我、我碰你一下,玩闹、吵起来,如果遇到堵车高峰赶时间去学校的话,队友就会路怒症爆发,让孩子们不要说话!

不要说他了,在高速下路口车很多的时候,孩子吵架,我也会发火,对孩子凶一半以上都是发生在开车时😤😤😤

△ 图片与内容无关,放一个妹妹

后来队友就想了一招,既能“堵住”孩子们的嘴、给大人一个清净,还不会把车里吃得脏脏的,那就是——上车后每人一粒口香糖。

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孩子们也很开心,有糖吃,嚼嚼嚼,学着吹泡泡,注意力转移,不吵架了。队友也可以专注在开车上,嚼着口香糖心情更放松,车上的气氛更和谐。

吃口香糖也不会弄脏车里,几乎所有人看到我们家车都要感叹好干净。

现在益达已经成为了我们家车上必备零食,回国期间也带着,贵州研学时一路上分给小伙伴。

今年才发现这个宝藏零食,无糖口香糖不仅适用于坐车时——嚼口香糖转移注意力可以缓解晕车,还能让孩子少说话。

也满足了我不想给孩子们额外的零食的小心思,在《4个技巧,不知不觉就瘦下来》,我提到嚼口香糖可以通过避免摄入不必要的能量,有助于减肥。给小朋友口香糖也是同样的道理,嘴巴不寂寞了,零食就吃得少了,或者吃完口香糖之后就忘了要零食。

比起糖果和其他零食,无糖口香糖的热量很低,两粒益达的热量为20kJ ≈ 4.8 kcal。如果孩子有肥胖的问题,不想给ta过多的甜食,无糖口香糖也可以作为替代。

能吃十来分钟的零食

热量对比

01

巧克力玉米脆

一盒

122.9kcal

163.6kcal

02

麦芽饼

5块

03

阿华田蛋糕卷

一个

269.3kcal

164kcal

04

乐事薯片小份装

半包(30g)

05

烤鱼片

1片

155.4kcal

34.5kcal

06

乳酸菌软糖

3粒

07

彩虹糖

5粒

16.6kcal

4.8kcal

08

益达无糖口香糖

2粒

除此之外,咀嚼无糖口香糖还能预防龋齿,它的健康益处得到欧洲食品安全局(2010)、世界牙科协会(2015)、美国牙科协会(2021)的认可。

饭后咀嚼口香糖带走口腔内的食物残渣,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食物残渣是致龋细菌发酵产酸的原料。

咀嚼刺激唾液分泌,唾液中和口腔酸度,减少牙釉质脱矿,唾液中的富含钙和磷酸根离子沉淀到牙釉质表面,促进再矿化。唾液冲刷减少牙菌斑形成。

最后,无糖口香糖含有的木糖醇,抑制变形链球菌附着在牙齿表面,口腔中的细菌能够以糖醇为食物,但是却无法代谢它,最终就会因为代谢失调而阻碍生长。

作为零食无糖口香糖的优势太多了,之前的文章留言里有读者问:

小朋友几岁可以吃口香糖?

不小心吞咽了怎么办?

口香糖中的添加剂需要担心吗?

经常嚼口香糖会不会咀嚼肌变大、下巴变方?每天嚼口香糖有坏处吗?

口香糖求推荐!

今天就来唠一唠。

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是等到孩子充分理解了“咀嚼而不吞咽”后,才引入口香糖,这个年龄大概在5岁左右,可以先从半块口香糖开始,尽量减少幼儿吞咽口香糖的风险。

△ 酒酒和妞妞是今年2月开学后才吃口香糖的,

6岁和9岁,之前没想过要给😂

有一种说法是,吞咽的口香糖在消化之前会在胃里停留7年,假的。

如果我们意外吞下口香糖,消化器官确实无法消化它,但口香糖不会停留在胃里,而是以相对完整的形态通过胃肠道,从大便里排出。

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比如一个便秘的孩子吞咽了大量的口香糖,才可能发生肠道堵塞。

总之还是要充分提醒孩子咀嚼完口香糖后吐出来,能不吞尽量不吞。

口香糖加工中使用的所有成分都是“食品级”归类为适合人类食用的。

一块口香糖由四种主要成分构成,包括胶基、调味剂(香料)、色素、甜味剂。

胶基是口香糖中的非营养性、不溶成分,提供口香糖“咀嚼”的基质,这些咀嚼基质由天然或合成树脂制成,胶基中还添加了各种填充剂,比如碳酸钙或滑石粉,赋予口香糖质地;抗氧化剂,延长保质期;软化剂保持水分防止口香糖硬化,比如各种蜡、植物油。

不同的胶基使得口香糖呈现不同的咀嚼质地,像益达的脆皮口香糖无论嚼多久都很软,而有些口香糖则越嚼越硬,胶基的具体成分是各大口香糖制造商的保密配方。

口香糖的标志性特征就是它的口味,可用的口香糖调味剂几乎是无限的,无论是水果味、薄荷味、肉桂还是更奇特的口味,但这些香料都是安全的、被批准使用的。

被允许添加进口香糖的色素,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也都是经过法规批准的食用色素。

甜味剂,根据添加的类型,口香糖又分为含糖口香糖和无糖口香糖。含糖口香糖经常使用蔗糖、甜菜糖和果葡糖浆作为甜味剂;无糖口香糖则使用木糖醇、山梨糖醇等糖醇类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人工甜味剂。

△ 益达无糖口香糖

△ 代糖的分类

一般来说,口香糖被认为是安全的,即使口香糖中含有少量具有争议的成分,比如之前上热搜的“可能对人类致癌”的阿斯巴甜,以及“高剂量会导致动物癌症”的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BHT通过防止脂肪酸腐败来预防变质。

我们日常通过食物摄入的剂量也远远低于可能造成伤害的剂量。

每天吃一两粒口香糖,安全。

甚至从预防龋齿的角度来说,欧洲食品安全局专家组认为每天三餐饭后咀嚼口香糖20分钟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但其实在临床试验中,每次咀嚼5分钟已经足够了。

咀嚼口香糖可能会让面部肌肉得到轻微锻炼,在一项研究中,嚼口香糖增强了舌头和脸颊的肌肉,改善了吞咽和进食功能。

但它不太可能引起视觉上的变化,下巴的外观主要取决于骨骼结构。

想要让咬肌变得肉眼可见的宽厚,可能需要连续几年,每天咀嚼6-8小时的口香糖。

在咬肌变大前,我们就会因为过度咀嚼导致下颌出现问题,在咀嚼时产生疼痛,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

一些人咀嚼久了还会出现头痛,因此也有研究人员建议患有偏头痛的人可能需要限制咀嚼口香糖。

过度咀嚼口香糖还会吞下很多空气,引起放屁、打嗝和腹胀。

对于有肠易激综合征的人,无糖口香糖里的糖醇有通便作用,大量咀嚼可能会引起腹泻。

因此,嚼口香糖也要适度适量,不要一嚼几个小时,把吃零食的咀嚼用来嚼口香糖,有时候孩子口香糖嚼久了不知道吐,一直含在嘴里,其实并不是很舒服,我觉得差不多时候就可以提醒孩子吐掉了。

口香糖推荐,我选择含有木糖醇的无糖口香糖,木糖醇不仅对儿童很安全,而且有助于预防蛀牙。

我们家最经常买的就是瓶装的益达无糖口香糖,玛氏箭牌糖果制造,靠谱的大品牌。

和它同一制造商旗下的绿箭口香糖,则属于含糖口香糖,配料表里出现了白砂糖和葡萄糖浆。(包装上没有注明无糖/0糖,可以一律当作是含糖口香糖)。

关于口香糖质地的软硬,公司同事们试吃了几款便利店常见的几款口香糖:

益达和炫迈的脆皮口香糖以及益达和绿箭条状口香糖,无论咀嚼多久都不会太硬,益达脆皮甚至越吃越软。

曼妥思脆皮夹心的脆皮很硬,它和炫迈条状口香糖都是越嚼越硬的类型,越嚼越硬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醒吃的人该吐掉口香糖啦。

△ 几款口香糖咀嚼一段时间后,硬度差异,

从左到右口感越来越硬

我们还买到了童年回忆大大泡泡糖,0糖!更健康,只不过从大大卷变成一颗一颗的了。

口香糖和泡泡糖的区别就在于泡泡糖的胶基中添加有让它“变厚”的成分,和口香糖相比,泡泡糖吃起来更有韧性,也更容易拉伸吹出泡泡,不容易破,破了之后也不像口香糖一样沾在嘴巴周围。

最后总结:

1、买无糖口香糖,

2、不要咀嚼过久。

无糖口香糖可以给牙齿提供一点额外的保护,但小朋友们还是要好好刷牙,定期看牙医~

参考资料,向上滑动阅览

1、Is it Okay for Kids to Chew Gum? Choosing the Right Gum for Kids. https://juniorsmilesofstafford.com/blog/is-gum-for-kids-okay/

2、Healthline. Chewing Gum: Good or Bad?

3、 Mayoclinic. Swallowing gum: Is it harmful? https://www.mayoclinic.org/digestive-system/expert-answers/faq-20058446

4、Healthline. Why Chewing Gum Isn’t Proven to Improve the Appearance of Your Jaw.

5、EFSA.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substantiation of a health claim related to sugar free chewing gum and reduction of tooth demineralisation which reduces the risk of dental caries pursuant to Article 14 of Regulation (EC) No 1924/2006

6、ADA. Chewing Gum. https://www.ada.org/resources/ada-library/oral-health-topics/chewing-gum

7、ICGA.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hind Chewing Gum Ingredients. https://www.gumassociation.org/index.cfm/science-technology/ingredients-technology/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要回避吗?哪些代糖更安全?

给孩子选冰激凌,我不在意添加剂,更在意的是…

如果免不了给孩子吃糖,我这样给

0 阅读:6

夏天陈小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