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咱们心中的学术殿堂清华大学,你们知道它的校名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现在这样的吗?其实啊,这个校名经历了三次变化。最开始,是由那桐这位书法大家给题的字,写的是“清华园”和“清华学堂”。到了民国时期,楷书写得超棒的谭延闿又给题了“国立清华大学”这几个字。最后,我们现在看到的“清华大学”四个字,是毛主席亲自题写的,而且啊,他老人家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可是写了六遍呢。
虽然那桐和谭延闿写的“清华大学”也都挺棒的,但最后还是被毛主席的版本给取代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毛主席的书法有多厉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欣赏一下这几位大家的书法作品吧。
那桐写的“清华学堂”和“清华园”这几个字,风格上是借鉴了颜真卿的书法,把那种厚重大气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字看起来特别稳重,每个笔画都写得端端正正,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看着就特别大气。
在那桐的字里,还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特点,他把清朝流行的“馆阁体”风格也融入了进去,写出来的字显得特别有分量。不过,他的字也不完全是静态的,很多笔画都带有一种动感,看着特别巧妙,这也能看出来他的书法功底确实很扎实,可以说是那时候的书法界“大咖”了。
那桐的书法,不仅仅是把字写得好看,更重要的是他把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气质都融入了进去,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这种能力,可不是一般书法家能做到的。所以,那桐的字不仅仅是书法作品,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谭延闿写的“国立清华大学”这六个大字,也是端庄大气得很,颜真卿那种楷书的风格特别明显。大家都知道,谭延闿的楷书就是以颜真卿为模板,而且还巧妙地把历史上其他颜楷大家的精髓也融合了进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后人甚至称他为“楷书之冠”,这称号可不是随便来的,说明他的实力确实厉害。
他写的这六个字,线条粗粗的,没有太多粗细变化,整体感觉非常平稳。他把横平竖直的那种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他的字里还特别有颜楷的韵味,尤其是那种篆书的笔法,用得特别熟练,自然,从容不迫,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不管是那桐还是谭延闿,他们的字都体现了楷书的精髓,那就是平正和踏实。他们的书法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的书法风格和特点。通过他们的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书法的美,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精神。
说到咱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给清华大学题的字,那可真是狂放不羁,自然流畅,典型的狂草风格。他的字在看似险峻的笔画中寻求稳定和正直,把这种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毛主席为了选出最满意的作品,前前后后写了6遍,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真是让人佩服。
而且,毛主席还在作品的右上角加了一行小字,内容是“右下草书似较好些”,这句话不仅透露出他的谦虚,也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严谨的态度。不过,右下角的题字在后来被裁掉了,据说是用来做最初的校徽设计,但原稿却不慎遗失,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幸运的是,通过校徽的设计,我们还能一窥原题字的风采。
毛主席的这幅字,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展现,更是他个人魅力和领导风范的体现。他的字,就像他的领导风格一样,既有力度又不失灵活,既有严谨又不失创新。这幅字,也成了清华大学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现在咱们看到的“清华大学”这四个字,就是毛主席亲笔题的,这个版本把之前那桐和谭延闿的题字都给比下去了,可见毛主席的书法确实有两把刷子。那桐和谭延闿的字,虽然也很有特色,但最终还是被毛主席的版本取代了。
对于那桐和谭延闿的书法,我个人觉得,他们的字都挺有味道的。那桐的字,给人一种稳重大气的感觉,每个笔画都透着一股清朝“馆阁体”的气质,看着就很有分量。谭延闿的字则是端庄大气,颜楷的风格特别明显,他的楷书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
不过,毛主席的字就更上一层楼了,他的狂草风格,不仅奔放自然,而且在看似随意的笔画中,还藏着一种稳重和正直,这种风格在当时也是独树一帜的。而且,毛主席为了选出最满意的作品,还写了6遍,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是他书法魅力的一部分。
所以,我觉得那桐和谭延闿的书法,虽然也很优秀,但毛主席的字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版本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当然,书法这东西,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样,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