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回音:街巷里的吆喝声

雨树披纷 2024-09-09 18:15:41

“收洗衣机、收旧冰箱”“收旧电脑、收旧手机”“收头发,收长头发”……

一大早,被街巷里的吆喝声吵醒。

商贩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敬业,骑着三轮车,架着扩音器喇叭,在巷里一路穿梭,一路循环播放。

对这样的叫卖,有的居民不胜其烦,因为大喊大叫十分扰民。

我却相反,每每听到吆喝声,总会想起改开前后的街巷深处,那些小贩的吆喝叫卖声。

那时的吆喝,全仗着一张嘴喊叫;大多肩挑手提,少数推着板车,极少见到骑自行车的。

他们的吆喝叫卖,南腔北调,各具特点。

挑着木盆的鱼贩叫卖:“活鱼,活鱼,年年有余!”

挑着筐卖水果的商贩,他们的叫卖,离不开炫耀果品的特点优点。

贩卖小百货的小贩,挑着货架,摇着拨浪鼓,一路吆喝走来。看了白话文小说才知道,拨浪鼓又叫“惊闺”,这种响声,会惊动深锁闺中的女子。

剃头师傅挑着担子,大声吆喝着:“剃头!剃头!理发!理发!”

在安静的街巷,那嗓音短促而粗重,足以叫人头皮发痒,不理发都不行。

卖牛奶的小贩,骑着自行车,后架上放着几个装奶的热水瓶,高声吆喝:“牛奶来啰!牛奶来啰!”

最能让孩子雀跃的,是卖叮叮糖和捏糖人。

叮叮糖的小贩,挑着箩筐,手抓铁片和锤子,打快板似地敲击,巷子里回响着“叮叮”声。

孩子们赶紧飞奔回家,看看家里还有什么能换“叮叮糖”的废品。

“糖人!糖人!”捏糖人吆喝着,见孩子围拢上来,开始了“请君入瓮”的操作。

他放下货架,对糖稀一阵吹、拉、捏,把塑好的动物和人物,串在竹签上,有公鸡、兔子等,也有孙悟空、猪八戒等。

饶舌的捏糖人,还跟围观者说闲话:烧糖稀用的马勺,就是女娲抟土造人时用的……你们听过“女娲补天”吗?他问孩子们。

各种“糖人”,在吹糖人灵巧的捏弄下,五颜六色地呈现出来。孩子的眼睛离不开了,后面就等家长掏腰包。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街巷也在拆与建的循环中变化,曾经熟悉的生活渐渐逝去,百姓的购物方式也日趋多样。

大街小巷戏耍瞎逛的孩子,长大远走高飞了;街头巷尾随处可闻的小贩吆喝,由贩卖变成了收购。

原先热闹的巷子,如今冷冷清清,人去巷空;巷子的住户,日渐老龄稀少,“何处夜归人,一犬吠深巷”,清朝词人朱彝尊的独特情思,在街巷深处幽幽长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