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刻意让一个人喜欢你,其实是有“套路”的

顾一宸 2024-08-21 21:36:23

有男生跟我说,自己永远不懂女生到底在想什么,喜欢什么。

送礼物不合心意,言语间话不投机,见面时忽冷忽热……让人爱而不得,难以捉摸。

直到后来,他接触到心理学,才懂得原来让一个人喜欢自己是有“套路”的。

于是,他开始尝试转变思路,不再盲目地表达自己的爱慕,而是从心理学出发去接近女生、了解女生,尝试慢慢走进她心里。

最后,那个女生真的和他在一起了。

那到底心理学里有什么法宝,能让一个人更容易喜欢自己呢?

答案就在这3大“套路”,简单又实用。

1.首因效应:建立积极向上的初印象

心理学中所说的首因效应,是指一个人对陌生人的初印象直接影响其后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在人际交往中,巧妙地运用首因效应来让一个人对你产生好感,是一种聪明而又简单直接的方法。

电影《怦然心动》中,朱莉第一次见布莱斯,就被他干净的脸庞、深邃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迷住了。

布莱斯对朱莉并不反感,但在她的过度热情、穷追不舍下,他却不自主地回避,甚至非常反感、不自在,做出了很多违心的事情,让朱莉对他很失望。

两人关系一度降到冰点。

一见钟情不常有,相看两厌很容易。

若要让对方真正地认识你,感受到你的魅力,建立初次见面积极向上的第一印象,绝不能仅仅依靠你的颜值,而应该是你的自信与真诚。

布莱斯在后面慢慢地在朱莉面前表现出真实的自己,用心了解她、融入她,最终两人重归于好。

我们可以通过得体的着装、温暖的微笑、乐观积极的言谈等细节,展现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样真实的你自然会吸引到与你有共同磁场的人。

做最真实的自我,不必刻意伪装,比什么都重要。

2.曝光效应:形成相互依赖的羁绊

心理学家扎荣茨曾经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让一群人观看某个学校的毕业纪念册,并且肯定彼此间都不认识。

看完毕业纪念册后,再请他们去看一些人的照片,有些照片在毕业纪念册里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了十几次,而有的只出现过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在毕业照出现次数越高的人,被喜欢的程度越高。

这就是曝光效应的作用,即只要一个人或物经常出现在自己的眼前,那么不知不觉中自己就会更大概率喜欢这个人或物。

简单来说就是,接触的次数诱导了彼此间的好感度。

每一次相遇,都是情感的维系;每一次交流,都是灵魂的对碰。

随着曝光次数的增加,对方可能会意识到你的重要性,在某些方面不经意间已习惯了你的存在,形成了相互依赖的羁绊。

此刻,你不再是对方生命中的过客,而是不可或缺的伴侣。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分追求曝光次数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恰如其分的“偶遇”,反而容易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3.相似性:寻找彼此间的共同话题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想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建立好感,形成吸引,寻找共同话题、共同兴趣和共同经历无疑有强大的催化效果。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身边不乏人追求的黄以玫为何初恋就选择了庄国栋,而且爱得那么热烈、那么深沉?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工作场合中相遇,这意味着他们在工作领域和共同话题方面就有很大的相似性。

在相处过程中,两人都对艺术有着很高的鉴赏能力,彼此间的对话流畅、欢愉,让对方觉得ta是懂我的,从而双方更容易建立信任和依赖。

相似性容易让爱发酵,差异性则令情更醇。

共同话题只是打开彼此间隔阂的一扇门,能否让你真正走进ta的心房,还是要靠真诚和自然的态度。

如果一味地附和和迎合,没有触及心灵的碰撞,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就无法建立真正的情感连接,只会让人觉得你很“装”、很“假”。

从心出发的“相似”,才能真正地让两人同向而行、共伴一生。

真诚才是打动对方最有力的武器。

无论是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曝光效应,还是相似性,都必须建立在彼此真诚相待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希望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你能巧妙运用这3种方法,通过细心观察、耐心倾听和用心付出,让你喜欢的ta对你初见倾心、再见情浓,最终共赴白首!

理论中的“套路”千千万,爱情里的“故事”由你创。

相信真实又自信的你,一定可以找到喜欢且适合你的另一半。

-END-

作者简介:心雨。操八零后的心,修九零后的身。典型I人,喜欢用文字表达所想所见所悟。

0 阅读:83

顾一宸

简介:青年作家,著有《如果觉得委屈就成为你想要的光》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