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农村,经常能听到当父母的村民聊天,一个说:“你家的日子好,任务完成了,你们两口子可以休息了,不像我们家,任务还没完成,想休息还休息不成......”
村民口中的“任务”其实指的就是儿女的“婚事”,儿女没有结婚成家,父母的“任务”就不算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父母养育儿女到成年已经没有了抚养义务,为什么儿女成家的事情也算在父母头上的“任务”?
在农村,儿女没成家,父母就会说“任务还没完”,为什么?笔者生活在陕西农村,虽说如今早已摆脱了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年轻人可以通过自由恋爱、相亲见面、线上相恋等方式迈入婚姻的殿堂,但是结婚成家的重担多数时候,还是背负在儿女背后的“父母身上”。
在农村,为给儿女成家,当父母的在背后的付出是伟大的,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被看作是“父母的任务”。
为什么儿女成家的事情,会成为父母的“任务”?
第一个原因: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里有“传承”的概念,自古至今,儿女在成家后才算是“正式脱离了父母的怀抱”,在成家后才算是“真正长大独当一面”,也是由父辈把“家族的交接棒”交到儿女手中的一种“传承精神”。
儿女成了家,才能开枝散叶,家族才能不断延续发展,当父母的才算是达成了代代的“传承”之意。
儿女们作为年轻人,多数情况下既没有成家的经济基础,又缺乏有关于婚姻的体验和正确引导,当父母的如此只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肩膀承托起子女的“未来”,久而久之,在农村,儿女成家的事情,成了父母身上的担子,也成了父母的“任务”。
第二个原因:农村一直有“先成家,后分家”的传统。
在过去的农村生活当中,当儿女长大婚配之前,家里都是不会分家的,父母和孩子在一个锅里搅勺子;但是一般等儿女成家之后,就要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自此“分家单过”,不在一个锅里搅勺子,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落在了新一代年轻人自己的身上,父母算是“正式退居二线”。
如今,“分家”的传统很少见了,因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响应计划生育,家家户户的儿女数字变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变多,孩子少了自然也就少见“分家”的现象,但即使儿女成家后和父母“不分家”,从某种意义上也应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新生活。
当父母的想尽办法,运用自己的人脉、金钱、社会关系等为儿女的婚姻铺路搭桥,在儿女顺利成家后,父母逐渐不再当家,算是“卸任家庭掌柜”,也有了“任务结束”的意思,说白了事办完了,当父母的才能真正地放下心来休息,任务完成算是“过关”。
如此,在农村,儿女没有成家,父母多会说“自己任务还没有完成”,只有等到儿女顺利婚配之后,父母才敢说“自己可以放心休息了”,事实上,看似“成家的任务完成了”,在之后,多数父母仍然要想尽办法帮衬儿女的生活,给儿女带孩子、甚至挣钱补贴儿女的经济负担等,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当了父母才知父母之不易,如此,怎能不孝敬父母,让父母安享晚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