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漏气事故,航天员滞留国际空间站,NASA被质疑,美国登月艰难

来看世界 2024-06-13 06:44:30
5次漏气强行飞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NASA的这次载人飞行,创下了新世纪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丑闻”。原因是,波音开发的starliner飞船在起飞前就因为天气问题、推进系统问题等11次延迟发射,在最后的起飞后,飞到300公里高度的时候,推进系统再次发生漏气,导致差点错过了和国际空间站的对接时间窗口。

5次“小”漏气,空间驻留遭延长

在最新的新闻中,波音和NASA周一的时候接受采访表示,Starliner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飞船一共发生了5次比较“轻微的”氦气泄漏,不会对飞行造成影响。这几次泄漏,都和之前5月25号发射前的漏气类似,不知道最终到底漏了多少氦气,但是波音和NASA的工程师在评估后,依旧认为,starliner的氦气依然足够支撑飞船回到地球上。

这个氦气,是种惰性气体,不会燃烧,作为推进剂是不行的。但是它的作用是为了给推进系统加压,以便燃料能够正常被输送到燃烧室等处。氦气泄漏会造成压力不足,可能造成推进剂的输送障碍,虽然波音的飞船有设计冗余,稍微漏一点可能是没大问题,然而问题正是它已经泄漏5次了,压力不足还可能导致超出了冗余设计的承受,最终导致返回时的困难。

波音公司在地面对各分系统的控制数据进行了检查后表示:在返回的过程中,飞船脱离空间站之后,只需要7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机动变轨等操作,但是飞船上的氦气足够飞船进行70小时的飞行。在经过航天员和地面的测试检查后,他们认为所有的阀门均能正常运转了。而NASA可能还需要收集一定的数据,这可能和他们与SpaceX及龙飞船的合作有关,后者主要用于向空间站运送物资和人员。

这些话说回来,很多网友就更加质疑波音和NASA了。原因是,在之前的发射中,这类问题出现过,但是波音和NASA并没有彻底解决掉这一问题,而此前多次延迟发射,还因为天气原因而取消发射。当时,取消发射的其中一个原因说是为了保证宝贵的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当时网络上很多人可是认为波音和NASA足够严谨。然而,没想到回旋镖这么快,最终波音和NASA就是不严谨了,就那么强行发射了飞船。

载人返回地面遭延期

两名航天员原定在国际空间站待7天左右,此次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载人飞行,原本没有设计更多更复杂的任务,两名航天员要乘坐飞船起飞并且返回地面。可到了这个时候,NASA和波音又犯嘀咕了,虽然已经评估了氦气泄漏“影响不大”,但是却决定将此次任务延长到14天左右,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同时为ISS(国际空间站)及地面协同航天员查找问题根源预留充足时间,为出舱检查飞船的活动做铺垫。

2名航天员也是被折腾的够呛。早在发射之前的多次发射推迟中,航天员爬进爬出starliner飞船不知道几次了,穿着笨重的航天服是很累的,两名航天员的年龄也不小了。这到了天上还得亲自参与排除故障,这对航天员也是一种心理折磨,要是稀里糊涂的上去了也还好,可是他们全程都知道飞船有问题,上去还得自己处理问题,甚至得自己修飞船,这趟活真不好干。

按理说,美国因为早年间的航天飞机,发生的事故比较多,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每次都是7人遇难,总共14人遇难。在航天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前,一丁点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这可有点像让几千吨的火箭拖着数吨的半挂卡车飞上天,更别提还是载人的,他们应该是更谨慎的,但是这一趟飞行却显得那么的不谨慎。

NASA决定在存在氦气泄漏的情况下继续发射,可能是基于详细的风险分析。分析显示,即使一个特定推进器的密封件失效,也不会危及整个任务。NASA和波音对现有的泄漏能够在飞行期间有效管理,确保飞船的性能和安全性充满信心。但是,咱就说万一哈,万一的话,那可就是进入2020年代以来,全球最严重的载人航天事故了。这需要再说回航天飞机事故。

挑战者号与哥伦比亚号灾难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发射,但是在起飞后仅73秒就爆炸了,这个时候航天飞机还没有飞越卡门线,结果导致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可以说是尸骨无存。在发射前,负责助推器的莫顿·西奥科尔公司的工程师警告说,预计的低温可能会导致O型环失效,表达了对固体火箭助推器中的O型环表示了担忧。然而,NASA却最终还是决定发射,理由是经过飞行评估,认为没问题。

哥伦比亚号在2003年2月1日重返大气层时解体,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在发射过程中,外部燃料箱的一块泡沫隔热材料撞击了轨道器的左翼,这一损害被NASA工程师注意到,但未能充分估计到损害的严重性,也没有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国防部对获取损坏区域图像的请求被拒绝,NASA也没有尝试修复损坏或拯救宇航员。

在这两起事件中,NASA决定在已知风险的情况下继续发射,因为NASA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挑战者号的发射已多次推迟,迫切需要按计划进行以展示航天飞机项目的可靠性;哥伦比亚号任务是国际空间站组装的重要环节,日程非常紧张。然而最终都导致了灾难,这些灾难突显了NASA内部的系统性问题,例如异常现象常态化(将异常现象视为正常)和安全问题的沟通渠道不畅。

有点拿航天员的生命当儿戏,这会不说为生命考虑了?航天员的命就不是命吗。NASA所需要的好像仅仅只是飞船飞起来、对接空间站,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NASA应该有自己的预案及说辞。不知道是不是因为NASA看到中国嫦娥六号连续成功,starliner发射多次被推迟,甚至外网引发了热议,阿波罗登月再次遭受质疑,因此而强行起飞希望扭转颓势?

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我们需要对他们说一句:完全没有必要。中国的载人航天以及探月计划,都是为了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是为了和国际空间站、美国重返月球计划做比较。可是NASA的局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总是话里话外说我们在和他们竞争,不管是向国会要钱还是别的目的,不知道为啥美国总是在这种可以露脸的事情上,惧怕落后于人。

异常现象常态化(将异常现象视为正常)

实际上美国的SLS发射系统研制比较顺利,其运载能力有大有小,Block 1近地轨道(LEO) 运载能力95吨,月球轨道(TLI) 运载能力27吨;Block 1B近地轨道(LEO) 运载能力105吨,月球轨道(TLI) 运载能力38吨;Block 2近地轨道(LEO) 运载能力130吨,月球轨道(TLI) 运载能力46吨,都超过我国目前最强的长征五号火箭,主要用于深空探测。

但为了节省成本,NASA又采取了发包的模式,向波音等公司提供订单,NASA只要最终的结果,starliner飞船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然而,波音等航天公司虽然体量庞大,但是仍然需要重视成本管理的问题,因此波音通过缩减研发团队人数、外部采购等方式采购关键零部件,这些会导致研发过程拉长,同时一旦某个环节有问题,带来的沟通成本也比较大,搞得异常麻烦,或许会有工程师图省事,就自动异常现象常态化(将异常现象视为正常)。

美国现在类似的问题很多,因为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外流的情况,美国本土已经很难完整生产一款火箭及飞船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航空领域内也是同样的情况,甚至更为糟糕。美国的F35战机是一款相当成功的商品,但是在排查中,F35有着多达800项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几乎没法解决了,这导致F35摔的频率比较高,目前已经摔19次了。

美国产业外流对航空航天产业的影响严重,缺乏技术工人,生产线不完整,关键零部件需要购买,增加了整合的压力以及后续系统检查的难度,这导致美国航空航天业频繁的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会影响到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我们已知的是,starliner飞船延期11次,而SLS火箭尤其是用于载人登月的版本,目前也还在研发中,距离美国重返月球 的时间节点,2030年,已经没多少时间了。

NASA也是在吃老本。为了适应新时代,美国NASA要搞SLS这一系列新的发射火箭系统,但是火箭发动机的研发不是很顺利,于是他们启用了原来航天飞机的发动机库存,经过改装后用于新的火箭发射系统。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节省研发制造的成本,同时可以加快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进度。然而,目前看,进度没能提前,甚至不断延期。

短期内,NASA遇到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多,同时由于我们在航天方面投入的增大,会使得美国单方面的认为我们在和他们竞争,也可能影响NASA各项任务的决策。

0 阅读:0

来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