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贺陈叶都不在北京,毛主席一锤定音:要请我们的名将子敬出山

漫步史书 2023-11-15 16:35:33

1949年10月19日,中央军委正式下令,任命原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为总参谋长。

一道任命下来,直接就让在青岛养病的徐向前焦虑起来。

徐帅从来就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当年抗战期间,徐帅从山东到延安预备参加七大,不幸被马踢中导致了肋膜炎的病症,因延安那时医疗条件也差,徐帅的病情反反复复,始终也不见好。

从这天开始,徐帅就进入了长期养病的行列。

一直到1947年,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徐帅鉴于身体有所好转,这才重新请命,被派往晋冀鲁豫军区任副司令员,在随后几年,徐帅带着一旅偏师几乎解放了山西全境。

如果不是身体有恙,徐帅必能挥师西北,报当年西路军的大仇。

不过,话又说回来,徐帅出任总参谋长,因为处于养病中,实际上一直未到任,当时总参的工作则由副总参谋长聂荣臻负责,并代理总参谋长。

要知道在当时,聂帅身上还兼任着华北军区司令员,而徐帅是华北军区副司令员。

不过,哪怕徐帅一直未能赴任,毛主席也没有考虑让聂帅直接出任总参谋长,而是一直任代理总参谋长,聂帅也因为身上兼职太多,加上抗美援朝战事正酣,劳心劳力,以至于昏倒在办公室。

毛主席对两位老帅的任职这其中究竟有何考量呢?

参谋长的工作,在现代军事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就格外重视军事工作,并在设立的军事部下属专设了参谋科。

这里的军事部参谋科可以说是我军参谋工作的起源,亦可以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雏形。

从人民军队的诞生到全国解放,担任过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或者类似职务的人不在少数,包括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张云逸、萧劲光等开国元帅、将军。

1945年抗战胜利前,七大召开,彭老总以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出任总参谋长,不过到了1947年,因胡宗南率部大举进攻陕北,彭老总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1947年6月,我军总部正式改称“人民解放军总部”,那时在晋西北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的叶剑英重新担任了总参谋长的工作(叶帅之前担任过八路军总参谋长,但长期以来负责统战工作)

不过,叶剑英在总参谋长任上时间并不长,因为他自己也有各项兼职,1948年5月,叶剑英出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又出任了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周恩来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代理总参谋长。

到建国前后一段时间,周总理既要忙于新政协召开,又要忙于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的工作,无法分身兼顾,因此总参谋长的人选问题又成为一个难题。

当时,中央比较属意刘伯承,在土地革命时期,刘伯承就出任过中央军委参谋部参谋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后改称总参谋长)。

刘帅绝对是一个合格的总参谋长。

不过,就在周恩来找刘伯承谈话时,刘帅却明确表示了拒绝,因为他早就有一个想法,办一所专门的军事院校,党中央考虑再三,同意了刘帅的请求。

195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刘伯承任院长兼政委。

叶帅那时也不在北京,而是在广州,早在1949年8月,叶剑英就担任了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指挥了广东战役,广州解放后,叶剑英出任了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等职务

这么一来,可供选择的人选就又少了许多。

考虑到彭老总在西北、林彪在中南、贺老总在西南,陈老总在上海,都是坐镇一方。中央那时能考虑的,就只有离北京最近的华北军区。

1949年6月,聂荣臻调任副总参谋长,当时他身上尚有华北军区司令员的兼职。

应该说在新中国建国前夕,总参缺人的情况下,聂帅的加入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分担了周恩来身上不少压力(当时周总理任代理总参谋长)。

在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聂帅都是以副总参谋长的身份领导总参工作。

周恩来那时无法分身兼顾,中央也考虑总参谋长人选。

按理来说,既然聂帅已经负责总参工作,那么直接让他出任总参谋长,似乎也说得通,可在后来商量时,毛主席却力主让在青岛养病的徐向前出任总参谋长。

“看来,是时候请我们在青岛养病的名将子敬出山了。”

有意思的是,毛主席这句话明显是一语双关。

东汉末年孙吴政权著名的外交家、战略家鲁肃字子敬,时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鲁肃辅佐孙权,率先提出了鼎足江东的谋划,后来又主张联刘抗曹,帮助孙吴天下三分,其思虑深远,实在是有过人之处。

毛主席以古喻今,也正说明了他对徐帅的信任。

之前我们提到过,徐向前身体很不好,当年从山东回延安参加七大,不慎被马踢中,导致肋膜炎频发,身体始终很许多,不得不进入长时间休养。

不过,徐帅的能力毋庸置疑,1931年出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打破国民党军队鄂豫皖苏区三次“围剿”、之后又指挥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唯一遗憾的是西路军,当西路军失利原因在各方面,而不是在于一两人之得失,毛主席深知其中关键。

1937年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当时中央有意考虑组四个军或者四个师,分别由彭老总、林彪、贺老总以及徐帅任军事主官。在蒋介石压力下,迫于无奈改编为三个师。

当时,彭老总在各师主官任命中的建议中,对第三师(也就是129师)曾有两套方案,一套方案就是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还有一套方案是,刘伯承出任八路军总参谋长,由徐向前任师长,129师原来就是红四方面军部队改编而来,徐帅出任师长也说得过去。

毛主席深知徐帅能力,因此才一年功夫,就让徐帅带着129师一部以及115师一部开赴山东,单独开辟根据地去了。

如果不是后来在延安意外负伤导致疾病,徐帅会在山东有着更出色的成就。

哪怕是后来,罗荣桓率部开赴东北,陈老总率领新四军北上山东,在解放战争初期战事不利,党中央一度有意让徐向前到山东,陈老总为此还写信表示欢迎过。

可那时徐帅身体还没好利索,加上山野、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粟裕打出了彩,中央这才放弃了原来的打算。

到1947年,徐帅坐不住了向中央请示要求到一线,恰逢那时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党中央疏散了在延安人员,徐帅被安排到了晋冀鲁豫军区任副司令员。

当时,晋冀鲁豫军区基本上是个空架子,因为刘邓带着主力走出后,军区只剩下了地方部队,中央当时也未向徐帅派任何任务,以当时情况来看,或许能自保也还不错。

可就短短两年功夫,徐帅带着地方部队,先后打了晋南、晋中战役,解放了大半个山西,揍得阎锡山找不到北。出奇的是,徐帅在山西打的如火如荼的几年里,毛主席很少发电指示徐帅,恐怕也是有意让徐帅自我发挥。

徐帅凭借地方部队,拉起了一支正规野战兵团,晋察冀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后,改称华北军区第一兵团。

也因为该兵团实力较强,彭老总希望徐帅拉着部队到西北,而杨得志则希望徐帅到华北。后来被毛主席以“个人自扫门前雪”为由拒绝。

就从能力而言,毛主席点名徐向前出任总参谋长,无疑是很合适的。

当然,这就又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徐帅出任总参谋长,是从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任上调任的,当时华北军区司令员是聂帅,为什么不考虑将聂帅出任总参谋长。

这其中还涉及到了一个组织关系。

1948年5月,中央重新调整战略规划,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成华北军区,徐帅也因此出任了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晋冀鲁豫军区原来是以八路军129师为一部分发展起来的,徐帅后来到晋冀鲁豫军区,实际上算是回到了原来的老地方。

尽管两个军区合并,领导班子也重新组建,但徐帅指挥的晋冀鲁豫军区的一套班子基本上没有变,虽然身为华北军区司令员的聂帅名义上是徐帅的上级,但双方从来不互相干预,华北军区第一兵团整体工作保持相当独立性,只对军委负责。而徐帅也从未参与过华北军区司令部的工作。

从实际指挥来讲,毛主席直接去调徐帅出任总参谋长,毫无问题。

当然,中央之所以考虑调徐帅来出任总参谋长,而不是把聂帅扶正,除了徐帅能力出众外,还考虑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华北军区的重要性。

毕竟从抗战爆发,聂帅就一直在晋察冀根据地,没有人比他更熟悉华北的情况

不过,从后来情况来看,中央这一安排并未实际执行。

因为徐帅一直身体就不是很好,长期养病,最初在听到自己出任总参谋长后,徐帅一度推辞,他甚至还考虑到了同聂帅之间上下级关系。

可毛主席为了让他安心养病,特意回了一句:

“且在青岛安心休养,病好了再上任,这个位子会给你留着。”

可见在毛主席心中,徐帅的位置始终还是高一些。

尽管后来徐帅始终未上任,中央也没有调整安排,而是让聂帅代理总参谋长。

18 阅读:10343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