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中的湖大风采——古建筑守护神柳肃教授

我不在江湖 2022-04-21 13:36:47

2011年,厚重的黄色背景夹杂着音乐特效,拉开了央视《百家讲坛》的序幕。“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栏目宗旨的协调下,架起了一座让专家、学者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独具匠心的中华瑰宝来自古往今来默默无闻的工匠,工匠文化同文化传承之间相辅相成。

《百家讲坛》于2005年真正走进公众视野,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以人讲事,以事说人,从本质中剥离事件中的人性。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掀起了一股“厦大风”。随着节目的走红,越来越多的“匠人”登上讲坛,用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故事为我们铺开故事的卷轴。

厦大教授是傅小凡也登上《百家讲坛》,厦大人文学院哲学系、宗教学研究所教授的他,中国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领域有着不俗的研究成果,在百家讲坛上主讲《崇祯那些年》。电视上的傅小凡年过半百但不乏激情,被观众加封“最牛表情帝”的称号。

傅小凡教授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辅以“演员”的经验,分享了传统文化对自己个人信仰建立的影响。他认为人们在生活中逐步建立价值观和自我认同感,逐步明晰生命的意义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发挥了不可小觑的力量,更进一步使生活具有前进的方向,使一个民族明晰如何发展、发展向何处。

除了我们上述讲述的历史、人文,传统文化更离不开古建筑。

提到古建筑,离不开这位让古建筑“会说话”的“守护神”。他是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的柳肃教授,一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通识课是许多湖大学子的“梦中情课”。

古建筑本身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柳肃说:“很多人不是不喜欢古建筑,而是不知道它的价值和重要性。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古建筑的保护中来,但我希望大家都能有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带着这样的初衷,柳肃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线上课程,广受喜爱。他尽量减少晦涩的专业知识,将这门线上课程打造得更具文化性、艺术性和通俗性,让大众能真正走近和感受神秘而厚重的中国古建筑。

2021年,柳肃教授两度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这位古建筑的“守护神”,面向社会观众,妙趣横生地讲述中国古建筑的智慧与内涵。除了字以万计的文稿,节目中所展示的图片,绝大部分都是由柳肃亲自拍摄。在填充每集文稿内容的同时,他还前往故宫、天坛等地进行实地补拍,以完善日常教学图片库的不足。正因这样的细致付出,《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两季播出以来,好评如潮。

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的柳肃,已为古建筑修复保护事业奔走三十余载。“我愿意上节目、图‘出名’,因为‘出名’以后,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古建筑保护领域!”节目的成功,不仅是对其学识与讲授的肯定,更让柳肃距离实现“提高全社会的古建筑保护意识”这一目标,又迈进一大步。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百家讲坛里这些守护文化的匠人远不止这两位教授,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穿越苍茫岁月,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诉说”千年文化。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