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多牛?非洲荒废了千年的土地,十年就被中国人变成良田!

给你壹点料 2024-05-31 11:58:5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你敢相信吗?在非洲被荒废了上千年的土地,竟然被中国人,在短短十年间,变成了丰收的良田!

这可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原本的非洲大地十分的贫瘠,荒芜,但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踏上这片土地,带来了自己的“神奇技术”竟然把荒地变成了良田。他们到底带来了什么?中国人有多牛呢?

贫瘠的非洲大地

广袤的非洲,拥有着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物产,但是在这里,仍然有很多人因为吃不上一顿饱饭饿死,这放到现在应该是无法想象的问题。

然而这在当时却是真实存在的,非洲虽然地方大,但气候条件很恶劣,很多地方不是一年到头干旱,就是动不动就发洪水。

而且到处都是沙漠或者荒地,能种庄稼的好地更是没有多少。以至于非洲农民种地就像赌博,碰上老天爷心情好,风调雨顺,收成还算过得去。要是闹个旱灾洪灾那可就颗粒无收,辛苦一年全白费了!

况且种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非洲很多地方还用着老祖宗传下来的老方法种地,效率很低,很多农民连牛都没有,全靠人力,这跟现在的我们常见的拖拉机、收割机根本没法比,你说这效率能高到哪去?

更别说现在农业需要的灌溉系统,化肥农药,非洲很多地方甚至连水渠都没有,可以说完全是靠天吃饭。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太穷了,政府根本没有钱发展农业,再加上有些地方还常年打仗,地都荒了,人也跑了,想要靠种地为生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但是近些年来,非洲却有了大变化,很多地方更是重新焕发了生机,荒废的土地也再次被利用起来,而这些土地上大部分都栽种的是来自中国的水稻,这是怎么回事?

在非洲播种希望

大家可能不了解的是,中国和非洲的农业合作,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2007年一群中国农业专家,来到了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

他们不是去观光,也不是去探险,而是带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将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带到这片饱受饥饿困扰的土地。

然而这注定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征途,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热浪,让专家们意识到,这里和他们熟悉的故土,截然不同。

语言不通更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当地人说着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而专家们只会说中文和简单的英语,沟通显然成了一个大问题。

沟通不了,这个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下去,为了尽快开展工作,专家们不得不从最简单的词汇学起,一边比画一边学习,再用图画表达,就这样和当地人艰难的交流着。

除了语言,恶劣的生活环境也成了一大难题。在马达加斯加的农村地区,很多地方还没有通电,专家们只能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工作。没有自来水,只能喝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井水,浑浊不堪的井水喝下去就会拉肚子。

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让专家们退缩。他们心中始终牢记着,要把中国水稻技术带到非洲,帮助当地人民摆脱饥饿的使命。

当时他们带来了80多种精心挑选的水稻种子,在当地租下一片土地,开始进行试验。

试验期间不断反复磨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专家们终于培育出了适合马达加斯加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杂交水稻品种。

但是这不过是第一步的胜利。能让水稻在非洲成活,还要让非洲的农民们知道怎么种,怎么收,不能等专家都走了,非洲农民根本不知道怎么操作,那这些努力可是都白费了。于是专家们就琢磨着怎么把先进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农民。

于是专家们转身变成了教师,在这里开设课程,向当地人传授如何种植,如何移栽,如何打理田地。并针对各地的气候、土质特点,设计了适合当地的栽培计划。

有的地方雨水多,专家就教他们如何排水,有的地方干旱,专家就教他们如何抗旱。总之就是要“量体裁衣”,让中国水稻在马达加斯加“安家落户”。

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叫做胡月舫的专家,在非洲待了15年的他。现在不仅精通水稻种植技术,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早已经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了。

而且当地的农户也跟着他学会了不少知识,现在也可以种出又好又多的杂交水稻。

稻田里的“魔术师”

中国水稻在非洲的成功,靠的不是什么“魔法”,而是中国农业专家们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

就好像肯尼亚,几千年的时间里,当地人都是靠着湿地种植为生。但是早些年来,因为世界范围内对环境的关注,肯尼亚政府对这片湿地的保护也越来越多,大量的土地都已经划入了保护区,不允许再开发种地。

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对很多农民来说,却意味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水稻田,他们该怎么生活?

中国专家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决心帮助肯尼亚人民渡过难关。经过实地考察和反复论证,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研发适合在干旱地区种植的“旱稻”。

说干就干!专家们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和田间地头,开始了艰苦的攻关。他们从国内引进了数百种水稻品种,在肯尼亚不同的地区进行试种,收集数据,分析比较,寻找最适合当地环境的基因。

最终经过无数次的杂交选育,一种全新的水稻品种-“旱稻”终于诞生了!这种水稻,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吸收水分,就算是在降雨量只有传统水稻种植区一半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顽强生长,还能获得不错的收成。

消息传开,肯尼亚的农民们奔走相告,他们终于可以在新的土地上,继续种植水稻,养家糊口了。

但是除了肯尼亚,其他地方还有着不同的难题。像是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这个国家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因为海拔比较高,光照时间相对较短。

更要命的是,博茨瓦纳的雨季特别长,一下就是好几个月,这对水稻的生长非常不利,很容易造成水稻倒伏,病虫害等问题。

面对一个不一样的环境,中国专家们又开始转战研究其他类型的水稻,就是为了迎合当地的条件。

这一次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水稻的生长周期。如果能培育出生长周期更短的品种,就能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收获,避免损失。

经过多年的努力,一种全新的“短生育期抗逆性超级稻”在博茨瓦纳试种成功。这种水稻,不仅生长周期比普通水稻短了半个月左右,而且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也更强,就算在博茨瓦纳这样特殊的环境下,也能茁壮成长获得丰收。

在研究水稻的过程里,中国农业专家们也很清楚,要真正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粮食安全,还要帮助他们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于是在尼日利亚境内,中国的专家和当地的农民一起,在一些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现代稻田。

这些农场,不仅拥有平整的土地,完善的灌溉系统,还配备了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比如我们常见的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有了这些机器的加持,就可以实现水稻种植的规模化和机械化。

之后中国专家们手把手地教当地农民操作这些机器,看到原本需要数十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尼日利亚的农民们都感觉很惊喜。

还有在莫桑比克,中国专家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土地。他们积极推广“旱稻+”种植模式,把旱稻与玉米,大豆等作物进行套种,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专家们还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制定了科学的种植方案,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密度,施肥量等,确保套种作物之间既能互惠互利,又能获得高产。

可以说“旱稻+”种植模式的推广,再次刷新了收获上限,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中国农业专家们不定期地会到遥远的非洲,帮助非洲农民们不断地提高种地的效率,希望帮助这个贫困的地区过上真正的好日子,也体现我们对于他们的善意。

结语

而且虽然非洲眼下已经和过去有了完全不同的样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未来的路还很长。

因为非洲很多国家,农业基础设施都是比较落后的状态,技术推广体系也都不完善,这些都影响着中国超级稻的推广,所以未来在种地上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中国不会放弃,非洲也愿意学习,所以未来在非洲一定会有更多中国水稻健康生长。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6-30—中国节水耐旱稻种成功试种博茨瓦纳

第一财经—2023-10-17—新丝路·新经济|上海的神奇稻种,在非洲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综述:中国杂交水稻助非洲改善粮食问题—2019-09-03—综述:中国杂交水稻助非洲改善粮食问题

0 阅读:24

给你壹点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