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比亚迪搞了个线上新技术发布会,把迪子攒了好久的技术一鼓作气全发了,基本上每一个技术点都是目前市面上绝对领先的存在,像什么璇玑架构,车载无人机,车载卫星通信,无刹车片制动,无转向柱转向等等。
我光是看这些技术的发布会的时候就有点热血沸腾了,恨不得马上订一张票跑过去深圳实际体验一下。
刚好比亚迪也有意向让大家都感受一下这些技术点的先进之处,所以邀请我过来实际体验一下这些技术给人的震撼感。
针对发布会上的新技术,比亚迪专门制作了相关的智能化体验专区,现场根据用途分为了智能泊车、整车智能、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四个部分,以展示+体验的方式,全方位地为我们展示了比亚迪的智能化实力。
“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
比亚迪在之前做汽车行业规划时候就将汽车智能化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画上了等号,而别的企业提出的汽车智能化的概念其实是被窄化的。
整车智能化的定义是从硬件到软件再到用户端全链路打通的智能化,这是重新定义智能汽车尝试。在现场的整车智能区域,比亚迪通过几个不同的片区为我们展示了几个比亚迪特色技术,其中就包含19日晚介绍的璇玑智能化架构。
璇玑智能架构支撑起来了全域协同的智慧决策控制,而璇玑架构本身涵盖的内涵就是“一脑(中央大脑)、两端(车端、云端)、三网(车联网、5G网、卫星)、四链(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机械链)”。
官方表示该架构能够以大脑为核心,“让汽车拥有智能化的‘大脑’和‘神经网络’,使其可以像高级智慧生命体一样全面感知、集中思考、精准控制和协同执行”,让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融合成为可能。现在AI大模型给了大家无限的可能性,而硬件部分的支持才是AI大模型持续升级的关键点。
车联网、5G网、卫星网的三网融合、互联互通,以及传感链、控制链、机械链和数据链贯通,能够实现灵活感知、精准控制、协同执行,能够预测各类工况下的风险车辆、驾驶轨迹、变道意图等,协助分布式协同控制算法对动力、底盘、车身进行精准控制。
对于用户来说,这就是一个会不停地学习用户操作习惯的车,赛车手上去就自适应成赛车的驾驶模式,普通用户上去就自适应成买菜车的模式。
精准的车身控制在纸面上可能没那么大的震撼,但是结合实际使用场景的时候就很让人记忆深刻了。
易四方平台下独立电机独立控制车轮的优势已经在各个场景下崭露头角了。
得益于“四电机独立控制”“极限防滑控制”“车身稳定控制”三大核心技术。结合四电机灵活平稳的控制能力,“易四方泊车”能够使车辆实现精准旋转入库,号称“不管多难停的车位,都能够实现‘一把进’”。
现场比亚迪除了展示漂移入库,还给了断头路泊车、狭窄车位泊车、侧方停车等多场景的智能泊车及窄路通行辅助等演示,这让我这个曾经经历过车墩剐蹭的人相当兴奋。
其实更科幻的还是易四方的概念车:在没有刹车钳的情况下完成60km/h的速度稳定刹停,在没有转向柱的情况下靠电机差速对车完成转向控制。
最大制动减速度1g,最小转弯直径12米,在18m的蛇形绕柱试验中最大通过速度达到60km/h,这已经和常规搭载了刹车钳和转向柱的车型差不多了。
这一整套其实带来的就是安全冗余,我觉得很不错。
最后就是特别有用的城市NOA,我在腾势N7上体验到了什么叫全程不用接管车辆的快乐,搭载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腾势N7拥有红绿灯识别、超车、转向等众多功能,甚至在遇到低速车辆在前方时还能主动变道超车,在遇到加塞车辆时,还能主动减速避让,转弯体验也是非常“稳”,相当于买车的时候就送我了一个老司机。
更科幻的车载无人机我也玩了一下,突然有一种多功能多用途载具的感觉了。
总体来说,比亚迪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全链路自研,全链路垂直整合的优势在这段时间集中爆发了,这大概就是长期主义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