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第四期,我们接着来说一说这一时期其他割据势力建国问题。
本期第一位人物是张绣。
张绣,凉州武威郡祖厉县(今甘肃省靖远县)人,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张济和张绣,早年都是董卓帐下的武将,董卓被杀后,张济带着张绣跟随李傕、郭汜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
李傕、郭汜在进入长安之后反目为仇,张济在中间周旋和解。后来因为关中被李、郭几人洗劫一空,张济又带着张绣向南进入荆州,却被当时的荆州牧刘表杀死。之后刘表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派人去告诉张绣,说自己杀死张济是迫不得已,你们想要安居之地,那我把宛城让给你们吧。张绣也十分高兴,就此入驻宛城,成为刘表抵抗北方强敌的屏障。
张绣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张绣采用谋士贾诩的建议,向曹操投降。这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曹操因为一些特殊爱好,得罪了张绣。具体是什么爱好呢,那就是后世广为流传的“孟德遗风”了。总而言之,张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曹操为了一夜的风流快活,搭上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以及数千军士的性命。
曹操和张绣之间的爱恨情仇又持续了两年。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而曹操为了表示对张绣的信任,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张绣在各地割据势力中实力并不算强大,但是却能屡次击败曹操,最后还能善终,这和他知人善用和听纳善言有很大的关系。
宛城之前我们说过,在战国时属于韩国,张绣如果能扫荡群雄,平定天下,国号可定为“韩”,或者干脆就叫“宛”也可以。
第二位,张鲁
张鲁,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人。他据说是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教祖张陵之孙,而且还是五斗米教第三代系师。早年,张鲁因母亲与益州牧刘焉的关系密切,很受刘焉的赏识,派他攻略汉中。刘焉死后,刘璋成为益州牧,他以张鲁不听从调遣为由,杀死了张鲁的母亲及族人。张鲁于是和刘璋反目成仇,刘璋屡次派兵攻打张鲁,都被张鲁打败了。张鲁还攻下了巴郡,彻底站稳了脚跟。
张鲁
当时中原正是多事之秋,曹操也无暇西顾,于是干脆拜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郡太守,承认张鲁在汉中的地位。
张鲁占据汉中之后,以五斗米教教化人民,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五斗米教其实和张角的“太平道”有很多类似之处,甚至可以说就是对后者的继承。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汉中,张鲁抵抗失败之后投降了曹操,被曹操封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
张鲁如果建国称帝,那么比较合适的有两个国号,第一个是蜀,因为汉中属益州,在春秋之时,益州大部为蜀国所有。第二个国号是汉。因为四百年前,汉高祖刘邦便是受封为汉王,定都南郑,而南郑正在汉中。刘邦从此地入关而得天下,所以张鲁用“汉”为国号也是合适的。
第三位,士燮
士燮,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人。士燮在三国,尤其是《三国演义》中存在感极低,但是在正史中,他在岭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影响力极大。
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士燮被朝廷任命为交趾太守,交趾也就是现在越南的首都河内。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扫灭南越之后,在现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公元前106年又正式设立交趾刺史部。
士燮
汉灵帝末年,朝政混乱,各地方官吏更是腐败不堪。当时的交州刺史叫朱符,是太尉朱俊之子。和孙科一样,也是虎父犬子的典型代表。他在任时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极尽搜刮之能事,最终逼得百姓起而造反,杀死了朱符。
此时,东汉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已经十分薄弱,对边远地区更是如此。士燮在朱符死后不久,就控制了合浦郡、九真郡以及南海郡,加上之前的交趾郡,实际上士燮已经成为交趾刺史部实际的统治者。
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士燮和当时的交趾刺史张津共同上表,朝廷批准,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士燮虽然不是州牧,但是却是绥南中郎将,总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是实际上的交州牧。
之后,随着东吴在江东崛起,士燮和东汉朝廷的联系逐渐断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士燮以交州归附孙权,结束了割据生涯。
士燮如果称帝建国,因为交州在古越地,最合适的国号自然是“大越”!
第四,王国、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马腾、韩遂等人
北宫伯玉,凉州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人;李文侯,李文侯,是凉州湟中(今青海西宁)人。二人都是胡人。
边章,凉州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人;
马腾
韩遂,凉州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人;
马腾,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据说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但到了他这一代家道早已中落,马腾早年也是靠打柴为生。因为这几人的联系太过紧密,所以我们便将几人合在一起说吧。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因为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导致与境内羌胡各族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不久之后,羌胡叛乱,拥立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死了东汉朝廷任命的护羌校尉泠征,并劫持了督军从事边章与凉州从事韩遂,让他们执掌军政。边章等攻陷了金城郡,杀死了太守陈懿。部队迅速扩大,到185年,他们已经拥兵十余万众,精骑数万,打着诛宦官的旗帜,开始向关中进发。
东汉朝廷派出皇甫嵩、董卓等人进行讨伐,但是都被打败了,一时间关中震动,天下侧目,朝廷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凉州。
然而,起义军都有一个通病,一旦势力开始壮大,内部的分裂也随之马上开始了。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韩遂杀死了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自己独掌大权,之后整合兵马,开始进攻陇西郡。公元187年,凉州刺史耿鄙为了平定韩遂,联合凉州六郡之兵,亲自讨伐韩遂,但是他才到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县),部队便发生兵变,陇西太守李相如、司马马腾先后加入了韩遂,而耿鄙则被部下杀死。韩遂于是乘势进攻汉阳,杀死了汉阳太守傅燮,拥立汉阳人王国为首领。
然而,王国能力平平,在公元189年围攻陈仓时被皇甫嵩击败,对于他的结局,有说是战死,也有说是被马腾、韩遂杀死。
王国死后,韩遂等人又强迫凉州名士阎忠做了首领。阎忠不愿意和韩遂等人合流,但是却又没什么办法,又羞又愤,不久之后便病死了。如此一看,做韩遂、马腾等人的首领风险简直堪比在现今的韩国当总统啊!
马腾、韩遂在凉州又折腾了些时日,恰逢此时,身在洛阳的董卓因为遭到诸侯讨伐,便邀请二人共同策划进攻山东诸将。马、韩二人于是便率领兵马入关,但是还没到长安,董卓便被王允、吕布杀死,关中大乱。之后,李傕、郭汜控制了汉献帝,又以献帝的名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马腾为征西将军。曹操控制汉献帝后,马、韩二人又向曹操投降,并在曹、袁之战中坚定地站在曹操一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马腾被曹操说服,入朝做了卫尉,他的军队则交给了他的儿子马超率领,韩遂在之后不久也派自己的儿子入朝为官。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派兵讨伐张鲁,马超等人意图反曹,为了拉拢韩遂,马超推举韩遂为大都督,据说还说出了一句恬不知耻的话:“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之前我们曾提到,马超的父亲马腾以及韩遂的儿子都在曹操手里面做人质,一旦两人起兵,那么曹操定会杀了马腾以及韩遂的儿子。马超便劝韩遂,说爸爸没了可以再认一个,儿子没了也可以在认一个!好家伙,这可比吕布不要脸多了。(若蒙不弃,布愿拜为义父!)
一般人听到这,都会是这个反应(吕布掀桌子),而韩遂则是这个反应(周星驰济公的师傅: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他说的好有道理)。总之,韩遂答应马超,起兵反曹,两人合兵十余万,东至潼关。之后的剧情和《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差不多,曹操利用反间计使马超和韩遂反目成仇,最后击败了二人,马、韩领败兵逃回了凉州。马超在次年正月又起兵围攻凉州刺史韦康,曹操听闻后,诛杀了马超的父亲马腾和弟弟马休、马铁,而韩遂的儿子也被杀了。这一下真的是一言成谶,马超成了无父之人,而韩遂则成了无子之人。
之后,马超兵败之后在凉州没了立足之地,只得进入汉中投降张鲁,之后又投降了刘备,刘备称帝后,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而韩遂回到凉州之后势力日趋单薄,最后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病死。
王国、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马腾、韩遂等人实际上都是凉州土著,造反派出身,说白了也就是强盗。几人趁中原多事,起兵割据凉州长达近三十年之久,最后也归于黄土。几人如果能统一宇内,称帝建国,那么“凉”是最适合他们的国号。
本系列国号探讨已经到了尾声,最后,当然还是要再说一下东汉末年那些割据一方的汉室宗亲了。包括幽州牧刘虞、兖州刺史刘岱、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以及他的儿子刘璋、扬州牧刘繇。他们都是汉室宗亲大臣,如果这些人开国称帝,那么国号毫无疑问是“汉”!毕竟当时没有人比他们更为正统,更能够成为炎汉的继承者。
刘表
东汉末年到西晋一统,这一段时期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段历史。这期间,除了刘备、曹操、孙权这些顶级的谋略家外,还有吕布、关羽、张飞等一大批带着无数背景故事的名将。因为时间有限、能力有限,我在视频中阐述的观点也自然不一定正确,也没有将这一段时间所有的割据势力包含在内,这便只能委屈大家将就着看吧,毕竟,你们也不能顺着网线过来打我不是。好了,本系列到此结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