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唐僧肉”》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意义非凡。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背景源于我国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碎片化、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等。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运而生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然而,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沦为“唐僧肉”的不良现象,令人忧心。
数据显示,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仅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就高达数千亿元。近几年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情况:
- 2019 年安排中央资金 859 亿元支持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
- 2020 年安排中央资金 867 亿元,支持全国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 8000 万亩;
- 2021 年增长到 1008 亿元,支持全国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 1 亿亩;
- 2022 年为 1096 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 地方财政及其他投入情况:地方财政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并创新投融资模式。例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中省市县四级财政亩均补助 3000 元标准,四年累计投入 401 亿元,2023 年起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有的地方还发行高标准农田专项债,或采用“特许经营”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
总体而言,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并且鼓励地方创新投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以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推进。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未来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本应全部用于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个别干部在这一过程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将黑手伸向了建设资金和项目。比如,个旧市纪委监委对大屯街道楼坊寨社区党总支原书记、居委会原主任涂发聪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工作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高标准农田建设本应是为农民谋福祉、为国家筑根基的重要工程。其旨在提升农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但像涂发聪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在一些地方,部分人把本该用于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资源据为己有,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要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成为“唐僧肉”,需多管齐下。
其一,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项目审批、建设、验收等全流程监管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让违法违纪行为无处遁形。例如,可设立专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小组,定期对项目进行巡查和审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其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提高项目建设的透明度,及时公开项目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如建立项目信息公示平台,将项目规划、资金使用、建设进度等情况向公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其三,提升干部素质。加强对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廉洁意识,使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底线,不碰红线。定期组织廉政教育讲座和业务培训,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四,引入社会监督。鼓励农民、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监督,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进行举报和查处。可以设立举报热线和邮箱,方便群众反映问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绝不能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每一寸农田都成为丰收的希望之地,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