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郁亮、祝九胜等一众高管主动降薪之后,万科又迎来了另一个重磅人物降薪:王石主动放弃了去年高达千万的退休金。
有人可能纳闷了,王石不是早就离开万科了么,这个退休金是哪来的?
原来在2017年“宝万之争”后,王石卸任万科董事长,但是万科为了感谢王石做的贡献,不仅给了王石名誉主席的头衔,而且还按照他在职时候的标准每年给王石发工资。
根据万科的年报,2010-2016年期间,王石作为董事会主席,年均税后经济利润奖金1679.83万元,所以王石每年从万科能领一千多万的“退休金”。
现在王石这一千多万的退休金没了,养家的重任估计大概率要落在比他小30岁的嫩妻田朴珺身上了。
前段时间,已经70岁的王石在一档节目中自曝说,自己有一个3岁的女儿,还说田朴珺其实比自己有钱,两人刚结识时,田朴珺的存款更多,自己才是“傍大款”的那一个。
那么田朴珺这个“大款”到底成色如何,现在或许到了检验的时刻。
万科的“紧日子”从去年开始,地产圈的“好学生”万科就频频登上热搜,不仅在资本市场遭遇股债双杀,核心高管团队还遭到了实名举报。
大家不禁怀疑,万科“好学生”的成色到底如何?
今年万科一季度的财报给出了答案,根据财报显示,万科一季度营收615.9亿元,同比下降了10%,净利润亏损3.6亿元,同比下降125%。
营收和利润的大幅下跌,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万科的现金流一再趋紧。
根据财报,今年一季度万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21亿元,同比下滑234.57%。
也就是说万科在2024年的前三个月,账面上不仅没进项,反而流出去了90多个亿。
万科对此的解释是销售回款减少导致,但是看财报万科一季度的合同销售金额还是有579.8亿元,但是为啥现金流是负的?这主要还是在为以前的房子买单。
但是有人会问,那以前的房子大家也都是掏了钱的,那些钱去哪里了?简单说,最主要的就是去买地扩张了。
其实不只是万科,各大开发商都面临着一样的问题,过去房地产高歌猛进的时候,大家一起大干快上、攻城略地。
现在市场陷入寒冬,撑不住的已经倒下,撑得住的也必须为此前的扩张付出代价。
所以就算是地产圈子的好学生,万科也不得不开始过紧日子了,除了郁亮等核心高管主动降薪,王石也得放弃千万的退休金。
过去这些钱对于财大气粗的万科而言只是小钱,但是现在则是能省则省了。
高喊“活下去”的背后2018年,万科曾经以“活下去”为当年经营总结大会的主题,消息一出圈内外都为之轰动。
彼时地产行业还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房企的销售额一年比一年高,万科的“活下去”显得有点杞人忧天。
但是今天来看,万科的这句口号也不是空话,对此盛赞万科具有前瞻性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是在我看来,大家明显是误会了万科当年喊着活下去的本意了。为啥呢?
原因也很简单,万科在高喊活下去之后的几年中,拿地的规模一直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也就是说万科并没有收缩扩张的步伐,反而比以前迈的步子更大了,所谓活下去变成了一句空话,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非常诚实。
甚至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万科用“活下去”让其他友商犹豫起来,但自己却趁着别人“愣神”的空档吃下市场。
只是万科没想到,喊着狼来了的孩子,在狼真的来了之后也会成为受害者。
万科还有机会吗?根据万科的财报,万科目前的现金流是830.7亿,是可以覆盖短债及一年期的有息负债的。
但是这800多亿的现金,有多少是在资金监管账户上专款专用的,有多少是万科可以调动还债的,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可能有人会问资金监管账户是个啥账户?
其实资金监管账户不是什么新鲜事物,2010年《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资金监管账户制度正式成立。
简单说这个制度要求开发商把预收的房款,打入到由银行、政府一起监管的账户里面,保证专款专用,避免出现烂尾。
但是过去对于资金监管执行的力度不大,因为各大开发商都在拼命扩张,不好对资金管的太严。
至于为啥不好管的太严,这个只能大家自己去细品了。
但是近几年随着各种开发商倒下,烂尾的问题也成为所有人头痛的问题,对于资金监管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万科的800多亿现金,如果大部分都在监管账户中,那么可以调用的现金就是很有限的。
这也恰好可以解释,为啥此前万科一直在着急出手资产,比如以23.84亿元出售上海七宝万科广场50%的股权,这个价格几乎是打了五折。
所以尽管万科一再对外强调自己有钱,现金流充沛,但实际情况还是要打个问号。
那么万科还有机会么?坦率地说,还是有的。
4月底成都放开限购之后,一线核心城市的限购放开,基本也成为箭在弦上的事实。
当然具体什么时候推出还不得而知,但是一线城市放开后,类似万科这样撑到了今天的开发商,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但是这个机会只是活下去的机会,而不是赚大钱的机会。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个基调是没有任何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