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古玩江湖“团结巷”波谲云诡富了一批人也害惨了许多人

小白兔说球 2019-07-03 19:39:39

哪里有古玩市场,哪里就有江湖传说。

在呼和浩特市的古玩界提起团结巷,可谓是人人皆知。因为在他们心中,哪里就如北京的潘家园,波谲云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塞北的潘家园——团结巷,富裕了一批人,同时也害惨了许多人。

赝品,是古玩界人士不愿提及的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呼和浩特市古玩界谈赝品,团结巷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地方。

团结巷

不只是个传说

呼和浩特的团结巷南北长不到1公里,却是呼和浩特地区最大的旧货市场,亦是呼市唯一自发形成的古玩市场。

由于这里的货色实在无法统一称呼,旧货一说是勉强的。事实上这里几乎要什么有什么,新货、仿品更是多得无以计数。细数起来,诸如古家具、古籍字画、玛瑙玉石、陶瓷、中外钱币、宗教用品、民族服饰、“文革”遗物……。如果非要归纳出团结巷货色的共同性格,大概可以叫奇货,也就是稀奇古怪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一些人将家里用过的电话也拿到这里来卖。

团结巷像个大集市,周末双休日开市。有300百多个固定摊位,养活着几千名从业人员。他们有的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一线城市,有的来自西安、太原、沈阳等文化古城,有的来自呼和浩特附近旗县。总之,这里接纳五湖四海的藏友,无论玩那种类型,团结巷总会以内蒙古大草原的粗犷去欢迎每个人。

长期在此摆摊的老人说,团结巷古玩市场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南吹来,由于团结巷附近的邮局集纳了许多集邮爱好者。这些集邮爱好者多是无业者,在团结巷现址的北口摆摊。

几个摊,几十个摊,市场就慢慢形成了。当时摊主大多是自行车来,自行车去,摆着瓷器、瓦罐之类,一站就是一天,不惧风吹雨打。进入80年代末期,由于国企改革,一大批下岗人员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一下使得这个队伍壮大了许多。

买的多了,卖的也多了,团结巷的人气就旺了起来。在团结巷古玩市场能脱手东西的说法不胫而走,渐渐地摊主为了一个好的摊位,有人不惜凌晨4点起床,赶到团结巷抢占位置。更有甚者,在夏季星期五晚上就带着大衣,在路边的烧烤摊吃喝过后,和衣将就到凌晨四五点,然后开始摆摊。有人戏称为“鬼市”。

这个小市场也就演变成古玩市场了。团结巷也就不只是个传说了。

2010年冬季,不知是谁还是那个部门在团结巷南口突然间立了一块牌子,牌子上书“团结巷旧货市场”,此牌子出现后,各摊主以为有关部门要对此地进行管理,但事与愿违,团结巷还是那条团结巷,古玩市场还是那个古玩市场,除了多了个牌子,什么也再没有多过。

初涉江湖

竟被骗得很惨

张兄(化名)怎么也想不到:初涉收藏界的他,竟被骗得这么惨!

张是呼市赛罕区人,今年40岁,家境较富裕,有少些积蓄。原本是在团结巷玩纸品的,属于那种小打小闹型的。后来,他看了几档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栏目后,有些不甘寂寞,再加上他在市场上获悉一些人在古玩方面一夜发家。故决定进入古玩业。

2014年10月,经亲戚的介绍,张兄认识了颇懂古玩的小赵(化名)。赵很乐意为张兄推荐“文物”,不出一个月,小赵就给他带来了一个匈奴时期的铜镜。

小赵介绍说,铜镜是最近从一个施工工地上挖到的,工地下面可能是个古墓。而他则是从工地的一个工人那里花了6000元买来的。小赵给张兄开价7000元,张欣然接受。

这段时间里,小赵几乎每个月都会给张兄往团结巷古玩市场带一些“文物”,有瓷器、玉佩、青铜鼎等十余件,并称这些东西是从古墓和贩子手中弄到的。张兄对于古董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共花6万元买下来进行收藏。

后来,由于有人给他“吹风”,张兄开始将这些“文物”带到一些鉴定机构参加鉴宝,结果均被专家断定为赝品。张兄不信,又找到其他鉴定专家,专家们的说法惊人的一致:他收藏的这些“古董”,在一些古董市场随处可见,只是仿真度高罢了,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今年3月,张兄找到小赵,小赵反称“是张看走了眼”,拒不退钱。

对于市场上的高仿品,没有相当多的知识和经验,一般人是鉴别不出来的。很多大老板喜欢收藏,花了大钱,买了很多所谓的“古董”,没有一件是真的,这样被坑的人太多了。

一位搞了近30年收藏的藏友说,一大批朋友让我看他们收藏的古玩,一看很明显就是假的。说实话吧,太伤人。但是又不能说假话,所以只能打哈哈,不置可否。

屠龙之技

一块破布起家

在团结巷古玩市场淘宝,心态一定要好,否则你将刚才还捧腹大笑,一会就会号啕大哭。所以来团结巷逛古玩市场就需要培养出一种对胜负感觉近乎麻木的气质。

他们每个人都听了无数的故事,也都能喃喃地讲出无数个故事。这些故事掺杂着想象,在团结巷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为了捡漏和防止打眼,很多人练就了一身屠龙之技,为遇见龙的那一刻而终生磨刀霍霍。

既然是江湖,就少不了传奇般的发迹故事。团结巷有团结巷的规矩,以摊位为例,每个人早晨来后,就在地上放一块布,然后就去附近的小饭馆里饱餐战饭去了。当别人看到这块布后,也就明白这里已经有人占了,只能另寻高就。

在团结巷里摆摊的人,面前都有一块布,且越旧越好,旧的证明你从事这个行业已经多年。

团结巷里“高手”很多,他们年轻时也许根本没想过当富翁,本来只是想在晚年找个营生有一搭无一搭地做做,结果就成了先富起来的人。这里很多人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一块破布起家,现在房车都有,身家几百万的人比比皆是。

以上发迹的故事是真实的。如果提起传说中的发迹故事,那简直就没边没沿了。在此摆摊的藏友说。比如说有人花60元买了把宝剑,结果卖了15万;有人花300元钱买了个盘,经鉴定竟然是元青花。

这些故事的源头往往是卖家,他们中有一些特别善于讲故事的人。

没传说就不是团结巷,你必须了解传说的价值。团结巷成交的物品,无论古玩还是杂件,千元以上者,买家都会千分小心,万般求证。

有捡漏思想没有错,但是,你必须能用你的思想、睿智和眼力征服对方,这才有可能让你捡漏。因为,捡漏时代在团结巷早已成为过去。

如果破布是生存经验的话,而布上的物品却是鱼龙混杂,假货不少,真迹难觅,如果不留意说不定就要吃亏。

只有围观者问价时卖家才开口回答,而且一般是先问客人给什么价。这是在考你真懂还是新手,如果是行家,他们一般会说一个比较靠谱的价格,如果是新手,自然会被摊主识破,这样就会漫天喊价,摊主的思想是做成一单是一单。

“这是什么年代的?”在一处摊点前,一个藏友指着一件看似温润的小玉牌。

“清乾隆时期的和田玉,要是喜欢你开个价。”听摊主这么一说,那位藏友拿起玉,对着光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后就放回原位。

“这里的水太深了,十个有九个半是假的,你看那玉中间的洞,螺纹都能看得出,一看就知道是机器做的。”但他装着浑然不知,讨价还价后以80元的价格成交。之后就在团结巷又以400元的价格出手。

鱼龙混杂

团结巷的水很深

如今的古玩市场,最常见的悲剧既不是买贵了,也不是卖便宜了,而是兴冲冲地用真钱换回一堆假古董。一个业内公认的事实是,经过近30年的淘洗,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玩艺术品,九成以上是赝品。

对于古玩真假的理解,有人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自己看着喜欢再贵也要买,要是不喜欢再便宜也不要,玩古董不在价格而在心情。其实在古玩界游走多年的人,都被赝品坑过。只是都不愿提及,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因为在古玩界买东西靠的是眼力,买上赝品那叫打眼,行外话就是“活该”。

“人有了名就不用再逛团结巷了,好东西在团结巷露面之前,往往都先直接找名人去了。你卖名人3万,名人一转手就是能挣30万,你不要觉得吃亏。你没有名气,再怎么卖也就是3万的价。”团结巷市场的一位深喉说。

不仅仅是名人,小角色也一样,未必所有的钱都是从团结巷赚来的。摊位往往只是一个展示的名片,上面的东西一分钱都卖不出去也无所谓。长期做生意的都有固定客户,有好东西电话一打微信一发就搞定了,哪还用等到团结巷?

团结巷是江湖,但只是江湖的水面部分。团结巷的水到底有多深?含混的回答也许反倒精确:要多深有多深。这里鱼龙混杂,悲欢交错,欲望丛生,人性以奇怪的方式舒展着。

呼和浩特一位签约书画家用书画造假举了个例子,书画造假首先是找到画家的真迹后,才能进行模仿,然后再模仿题款、印章。但每位书画家,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仿者无论自身功力如何,就算能做到形似,但要神似十分不易。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造假方式。

真正最有难度的造假是用老材质作画。除了作品风格外,纸张、所用颜料、印泥都是鉴定专家鉴定的依据之一。但目前高仿品出现了采取老纸、老印泥、老矿物颜料,然后请功力深厚的画家代笔。这些仿品多为仿造明清时期的名家作品,给鉴定带来极大困难。

在团结巷,就能碰到老纸、老印泥、老矿物颜料。所以不同的人们在团结巷竭力地相互沟通着,理解着。因为赚取财富的标准是通用的,文化偏见反倒不那么多。大家都是人,不管你穿什么衣服,操什么话语,在团结巷,一律平等。

0 阅读:1

小白兔说球

简介:分享各大足球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