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少女还没发育成熟,为何13、14岁就要嫁人?答案其实很简单!

小魏档案聆听历史 2024-01-05 05:30:16

文|小魏档案

编辑|小魏档案

前言

在古代封建社会,少女们往往在十三四岁的花季年华就被迫离开父母,步入婚姻殿堂。但是十三四岁在现在很多人眼中都还只是一个小孩子,怎么能这么早结婚呢?

这也不禁让人好奇,为何古代社会如此热衷于让未成年的少女早早嫁人?

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和男性对体力劳动的垄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在古代,男性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如农耕和战争,这使得他们在社会地位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比之下,女性在生产和战争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主要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等内务事务。

因此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她们的婚姻往往是由男性家长主导决定。由于生育子女是家庭的重要责任,女性被视为传宗接代的工具。

当女孩到了十三四岁开始有生育能力时,就被迫嫁人,承担起生孩子和传承香火的责任。在那时候,女性大部分时候无法决定婚姻的选择和自主权。

婚姻往往是由男性家长主导决定,他们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家庭需求来选择女儿的婚姻对象。在这样的婚姻安排下,年纪尚幼的女性被期望能够配合丈夫和岳家的期望,能够顺利地适应新的家庭和生活。

这使得年轻女性在十三、十四岁时必须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必然带来不安和迷茫的感受。

这会对她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个还未完全发育和成熟的少女被迫承担起妻子的重任是不合理且残酷的。

战乱与医疗

在贫困的村落里,女儿的出嫁被视为家庭负担的减轻,因为她们不再成为家庭的口粮消耗者,反而以巧妙的手艺和家务技能成为家庭的助手,默默支持着家中的繁荣。

尽管她们的双手能够创造出看不见的生产力,但古代社会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男女有别的观念更加深植人心,人们坚信男孩可以继承家业,而女儿则注定要依附于夫家。

家中有限的资源更多地被视为男孩的继承权,在女儿出嫁时,她们往往成了家庭负担的轻装使者。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农耕社会中,人们并不重视女性的身体发育和生育能力的差异。在十三四岁时,女孩的身体开始展现第二性征,这被误解为她们已经具备了孕育的能力。

这种误解如同一层厚重的阴霾一般,笼罩在女性的成长路上,阻挡了她们接受正确医学知识的光芒,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

古代社会的资源匮乏和医疗条件差劣,使得人们面对时间的无情挑战,平均寿命相对较低。如同一场注定的交换,时间和生命始终无情地交错,让人们不得不在压抑的时代里做出艰难的选择。

寿命的短暂让家长们认为,女孩等到二十几岁再嫁可能只能和恩爱夫妻共度短暂的十几年,如同一场匆匆走过的梦境。

婚姻的成本也因此而增加,男方因为要支付彩礼而觉得吃亏,女方家长为抚养女儿的成本而感到沉重。

在这样的时光背景下,早些时候的嫁娶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一场映照着时间与生命交换的交易。

古代社会的战乱和饥荒也对婚姻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接连的战争导致了不断征兵,许多尚未成年的孩子也不得不被迫上战场杀敌。

而在小农经济的家庭中,劳动力的重要性被高度重视,家庭为了确保劳动力的持续供应,往往会早早地为儿子张罗娶妻,以生育更多的劳动力。

与此同时,严峻的饥荒问题使得粮食变得更加珍贵。女儿的出嫁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笔交易,她们可以获得彩礼并换取更多的粮食,对于那些生活在封建思想影响下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种切实的考虑。

看似荒谬,实则无奈

早在西周时期,男性二十岁才可以娶妻,女性则在十五岁就可以嫁给他人,甚至有规定必须在二十岁之前完婚。

而如今,三十岁以上还未婚的女性也并不罕见,与古代的规定相比显 十分不合理。事实上,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已经将女性婚嫁的时间提前了五年,女孩们必须在十五岁之前嫁人。

汉朝时期的规定让这一早婚现象显得更为极端和荒谬,根据汉朝的法律,如果家中的女子未按规定时间结婚,家庭将被迫承担巨额赋税。

这对当时的家庭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明明女儿们还只是一群年幼的孩子,却不得不提前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艰难困境,这充其量于家庭来说只能称之为无奈。

而每一次罚税都加重了贫苦家庭的负担,让他们更难以维持生计。尽管这奇葩的规定荒诞而过分苛刻,国家却很快看到了这种早婚制度所带来的结果。

因为古代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都不如现代先进,能够长寿的人稀少,日常的小疾小病在当时往往宛如致命的威胁。

更不用说,战争爆发时缺乏现代的坦克、飞机和大炮等先进武器,而仅仅依靠人力进行厮杀,很容易造成人口锐减。

所以国家统治者们迫使民间女子早嫁,早生子,以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应对社会发展中的种种挑战。

虽然当时存在一些有识之士关注早婚制度带来的危害,他们明白早婚制度的弊端。一些大臣也向皇帝阐述了女子早嫁对身体带来的摧残,皇帝面对这个情况也只能无奈地表示理解,但却无法做出什么改变。

当时对于改善国家人口基数来说,除了这种强力、极端的手段,别无他法。古代女子的地位并不高,因此她们的想法并不被重视。

权衡利益,抛弃一部分人对于古代统治者来说是理所当然且值得的。在古代的背景下,女子早婚制度延续了下来。

皇室也难逃

古代婚姻年龄立法规定,与当时的社会形式是密不可分的。要么是征战连连、补充兵源的需要,要么是战争过后恢复生产、多征赋税的需要

在商都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学者们就发现了“子孙永昌”之类的吉祥语,说明我国古代“多子多福”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因此三世或是四世同堂成为了人们普遍的追求,而古代战乱频繁、医疗落后,为了实现家族兴旺壮大,使得百姓在一定程度上会自发的降低生育年龄。

皇室也是如此,早婚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政治意义,古代男子娶妻的年龄也与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有关,从秦朝始皇帝算起到清末溥仪的三百位帝王,其平均寿命为三十六岁。

而皇帝的衣食住行,在传统社会中都是最好的,不可能存在没钱治病,营养不良的情形,就是这样,其平均寿命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就更低了。

如果对比来看,那么古代男子娶13,14岁的女孩子,大概也就相当于如今男子娶20岁左右的女孩子。

这些原因,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十分无可奈何的选择,但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除了服从,也别无他法。

结语

古代女性被迫在十二三岁就嫁人生子,这在当时的医疗水平和社会环境看来是可行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意识到过早生育对女性身心健康的危害。

如今女性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选择婚姻和生活方式。在感叹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历史,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女性的权益。

0 阅读:1

小魏档案聆听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