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89年,也就是太和13年的孝文帝。
当年北魏青州,有一名名曰李帆的士子。
郦范出身颇有背景,曾经担任过青州郡守之职,乃是一郡之主。
郦范为官时间不短,从政四十余载,包括拓跋宏在内,先后为四任君王,并任职于不同的职位。
于皇宫为官,于沙场为国效力,于王伴驾,亦曾剑锋所向,于三军交锋之中,自有一股睥睨之气。
厉樊这辈子风光无限,即便如今年事已高,只是一个州郡的郡守(实际上就是一个隐退),但他治理天下,却是一片清廉,深得民心。
对于厉樊而言,过往的一切都无关紧要,他唯一在意的,就是他的儿子郦道元。
郦范有五子,其中郦道元是郦范的大儿子,更是郦范最喜欢的一个。
郦范周游列国,始终将郦道元带在身边,所以郦道元从小就见过很多山川河流,也正是这些山川河流,才激起了他对这美丽山水的一片痴情。
其父郦范,太和13年六十二岁,卒于官场。
郦范在世时,不但做过青州郡守,而且被正式授予了一个“侯”字。
根据北魏的世袭制,世袭王的子嗣,若是没有立下大功,也可以从世袭王那里得到世袭王的爵位,只不过世袭王的子嗣要从世袭王那里得到世袭王的爵位。
而郦道元则是得到了足够的待遇,被安排在了一个职位上,于是,郦道元便成了一个大学士。
郦道元目睹了他南来洛都,开疆拓土,亲自出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仰光七殿,俯瞰天下”的抱负。
但很明显,孝文帝并没有把郦道元放在心上,小郦在朝堂上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最终还是被贬到了冀州做了一名总督。北魏的御史中丞,与其他几个王朝的御史中丞不一样,他掌握着真正的权利,在地方上,他的权利很大。
“大元三年”,《北史·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他的政策严厉,使官员害怕,使贼流落他乡。
郦道元的统治方式很是霸道,甚至可以说是冷酷无情。他说的狠,并不是说他对平民的狠,他对官员和罪犯的狠。他在冀州呆了三年,管理的很好。
有多厉害?冀州上的土匪和土匪都被逼得举家搬迁,出了冀州,在嫪毐的领导下,整个冀州已经没有什么盗贼敢作乱。
三年后,郦道元被调到了现在河南鲁山县的鲁阳郡。那时候的鲁阳,是北魏最南端的一个地方,那里经常发生战争,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发展,也没有什么安全可言,郦道元觉得,鲁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那里的文化和教育太差了。
孝文帝在推行“大学堂”和“汉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建立,但只有鲁阳这边是个边陲之地,因此,这件事也就暂时搁浅了。
郦道元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他就去找了个地方,想要在这里开设一所学校。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鲁阳很快便建立起了一座座学院,少年受教,百姓受教,鲁阳郡的社会秩序也随之改善。
《北史·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道远之地,山民畏惧,无人能犯,无人能犯。
郦道元做郡主时,是如何统治鲁阳的?直到鲁阳一带的土匪被他的名声吓破了胆,再也没有人敢为非作歹。
郦道元在鲁阳郡任职结束后,又被调往另一个地方,这一次,却是在如今河南泌阳的东荆州,做了一名郡守。
东荆州,比冀州和鲁阳都要大得多,当地的达官贵人也是数不胜数。
郦道元执掌东荆州,严刑峻法,惩恶扬善,不免会牵扯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宣武帝固然是个好皇帝,但他毕竟比不上孝文帝。
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是在他被贬的时候写出来的。
郦道元早年跟随父亲厉凡周游列国,对地理、水利、民情等多有涉猎,故郦道元以《水经》为引,著成《水经注》。
再加上郦道元这些年经常在各地出差,走南闯北,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了如指掌,这也让他很容易就能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上千条大河的古迹、传说、传说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其中还提到了很多我们现在都没有听说过的典籍,甚至还提到了一些文字、文字、传说之类的东西。
可以说,这是最完整的一部地理学专著,没有之一。
如此巨著,足以让郦公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就算郦道元你退休了,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不过,历史却是不肯让这位郦道元消沉下去,没过多久,这位郦道元便得到了重用,再次出征,成为了一位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