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预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常态。
“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周,排名全球第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麦格纳宣布,下调2026年销售额目标为440亿美元至465亿美元,比此前预期下降约10%。此外,息税前利润率同步下调至6.7%至7.4%,而此前的预期为7%至7.7%。
对于此次调整的原因,该公司表示,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的电动化转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去年开始,不少车企已经预警可能的需求波动),以及主动安全业务的产量不足,因此需要调整预期目标。而麦格纳是全球为数不多涉足整车组装业务的零部件供应商。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麦格纳的净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7.7%,至3.13亿美元;销售额为109.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同时,由于重组成本、客户和供应链问题,息税前利润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5.6%降至5.3%。
其中,在整车组装业务方面,二季度麦格纳为汽车制造商合计生产了18,600辆新车,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对应的业务销售额为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 其中,美国纯电动汽车厂商Fisker进入破产程序,产生约1,900万美元的季度亏损。
此外,在去年完成对Veoneer的主动安全业务收购后,该公司曾预计合并后业务销售额将超过30亿美元,覆盖传感器、中央计算机系统和软件解决方案。然而,今年以来,除了麦格纳原本拿到的大众汽车前视一体机项目进入量产,几乎没有更多重磅的项目。
同时,负面消息却是接踵而來。今年初,Fisker旗下的Ocean车型(SUV)遭遇监管机构调查,原因是有车主大量投诉,该车型在没有前方障碍物的情况下,会意外启动自动紧急制动(AEB)。而麦格纳真是这套系统的Tier1,除了提供800万像素前视一体机摄像头,还有初创公司Uhnder的4D数字成像雷达方案(同样由麦格纳代工)。
与此同时,针对Fisker和麦格纳在ADAS上的项目合作,此前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实际上,在Ocean这款车型首次亮相时,就曾因为软件问题导致交付延迟。
此外,被收购后的Veoneer,原本在中国市场的项目也陆续被其他同行争抢,无论是毫米波雷达,还是ADAS项目在过去一年时间也几乎毫无建树。即便是传统领先的立体视觉方案,在中国市场,也被大疆、元橡、鉴智等竞争对手围攻。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目前,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依然面临多重困难。一方面,全球尤其是欧美汽车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电动化转型处于波动周期,导致产业链转型遭遇投入产出的延后;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本土供应商的快速崛起,原有的份额正在被一点点流失。
无独有偶,本周,全球汽车芯片龙头—英飞凌发布财报数据,季度收入同比下降9.5%,至37亿欧元(约合40亿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37.9亿欧元。该公司还预计,全年销售额略低于预期,并计划裁员1,400人。
这距离该公司上次发布裁员计划,刚刚过去不到3个月时间。今年5月,英飞凌宣布,计划在德国雷根斯堡工厂裁减数百人的工作岗位,主要通过部分提前退休和自愿离职等方式。
“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的全面复苏迹象尚未出现”,英飞凌公司首席执行官Jochen Hanebeck坦言,这粉碎了投资者期待已久的市场反弹的希望。“目前的市场能见度很低,这是我们保持谨慎的原因。”
更大的潜在危机,来自于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变化。
按照2023年度营收计算,英飞凌的汽车芯片业务市场份额排名行业榜首,高出NXP约3个百分点。其中,在车规级MCU市场,英飞凌同样排名全球第一。不过,危机也已经悄然来临。
一方面,传统中低端车规级MCU市场,在“后缺芯”时代回归正常价位,甚至打起了价格战。比如,从去年开始,受制于中低端市场价格竞争、库存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部分MCU厂商已经出现业绩下滑。
尤其是整车电子架构的升级,按照某国际MCU大厂的说法,过去车上每个应用可能至少都需要一颗带功能安全的MCU;现在,这些应用都被域控整合到一起,就只需要一颗带功能安全的高性能MCU。
另一方面,MCU同样存在被SoC集成的风险。
就在上个月,英飞凌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微控制器(MCU)系列(命名为TRAVEO™CYT4DN),并与联发科合作,配合后者的Dimensity Auto SoC新一代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降低硬件和软件的系统BOM成本,尤其是针对入门级市场对于成本的敏感需求。
而随着TDA4VM/VH、黑芝麻智能的C1200系列等方案的出现,通过SoC直接集成高性能MCU核,带动真正意义上的高性价比、单芯片方案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
比如,黑芝麻智能的武当®C1296,就是行业首颗支持多域融合的芯片平台,内置安全隔离MPU,实现低成本舱驾泊融合功能需求。同时,高性能实时处理算力达到32K DMIPS,并提供实时安全监控和检测能力。
此外,黑芝麻智能推出的本土首颗支持单芯片NOA的武当C1236,内置高达32KDIPMS的高算力实时处理MCU,在无需增加外部MCU的情况下,帮助车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本增效。而在过去,不管是英伟达,还是其他厂商的计算方案,都需要一颗独立的MCU提供功能安全的支持。
此外,知行科技iDC High域控制器选择的瑞萨R-Car V4H方案(预计今年下半年量产),也同样内置三个锁步1.4Ghz Arm® Cortex®-R52内核,提供9KDMIPS算力,无需外部MCU支持,大幅降低板级成本。
同时,英飞凌主力汽车业务之一的功率半导体(IGBT、SiC)产品线,也受到了新能源细分市场增速放缓的冲击。同时,市场供过于求,同行竞争白热化,也进一步加剧业绩波动风险。
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缺芯潮的汽车行业,中下游客户和分销商开始降低芯片库存水平(不少上市公司更是出现了金额巨大的库存减值),尤其是汽车终端消费市场增长明显放缓。
当然,英飞凌并非个案。
早在今年4月,意法半导体就已经对外下调全年业绩预估;而该公司继今年一季度营收下降18%,息税前利润下降54%之后,二季度仍没有出现好转迹象,收入同比下降25.3%,降幅继续扩大。而特斯拉正是意法半导体在汽车行业的主要客户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共交付新车83.08万辆,相比上年同期下滑6.6%。其中,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交付新车28.08万辆,同比下滑4.55%。而在去年底,该公司已经发出预警,2024年的交付量将同比增长21%(比2023年还要低),远低于三年前设定的50%的长期年度增长目标。
此前,特斯拉CEO马斯克曾明确表示,公司正处于“两个主要增长浪潮之间”。第一波是Model 3和Model Y的推出(几年时间过去了,仍是销售主力),下一波应该是较低成本车型的即将问世。
这家年销量接近200万辆的新能源车企,任何的波动都会直接影响核心供应商的业绩表现。与此同时,更有外媒爆料称,上半年特斯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库存积压问题。这对于单车用量越来越大的芯片厂商来说,短期内无疑是巨大的风险。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意法半导体旗下微控制器(MCU)部门收入同比下降46%;同时,由于ADAS业务的减少,数字IC和射频产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7.6%。
“工业行业需求没有改善,汽车需求继续下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类电子业务收入增长的推动,部分抵消了汽车业务收入低于预期的影响。”
而对于中国市场收入占比较高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说,更加残酷的洗牌将带来无法估量的业绩动荡。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合计交付量同比增长38.38%,较上年同期增速下滑约1.2个百分点,凸显整体汽车消费市场仍处于调整周期。
其中,上半年(车企旗下子品牌单独计算)新能源车型有实际交付量的品牌合计118个;但累计交付量超过1万辆的品牌仅为不到50%(50个),合计交付量却占比超过97%;这进一步凸显后续市场洗牌的残酷。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不少供应商就是倒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洗牌的路上。比如,前几年的众泰、知豆、威马、高合、观致、宝沃等被淘汰车企/品牌的典型代表,导致供应商坏账高企。
而由于电动汽车需求疲软、价格竞争以及不断增长的研发成本,欧美大部分头部车企的上半年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宝马二季度的息税前利润同比减少10.7%,福特则是下滑了27%。
“在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的环境下,我们需要扭转这种趋势。”上周,大众集团相关高层明确表示,公司在过去几个月已经采取了提前退休、停止招聘等措施来降低中长期运营费用,核心就是“削减成本”。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大众集团营业利润下降2.4%,税后利润下降4.2%,销量更是同比下降3.8%。同时,该公司预计,未来五年的投资支出将从1,800亿欧元减少到约1,65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