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路过一个大药房,看到大药房的玻璃橱窗上贴着两行大字:“满78元得30个鸡蛋,全场红标正价商品”。
看到这个广告,我的第一反应是生意不好,这是大药房的促销手段。以前在大药房买药,也遇见过这种情况。
由此我想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1,“要想富、开药铺”。大药房为什么生意不好?
2,大药房生意不好和去年的医疗反腐是否有关?
3,大药房生意不好,为什么街上还有那么多大药房存在?
4,三四线以下城市街上都处都是大药房,为什么一线城市像北京,街上却很少见到大药房?
关于以上几个问题,我进行了观察并思考。
我观察了我住的附近一条街,大约500米长的一个街道,就有六家大药房,平均100米一个药房。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约64.4万家。我国有14亿人,平均2200人就有一个大药房,到2023年底,这个情况变化不大。
我国的大药房,在中小城市的密度比大中城市的密度大,所以中小城市的大药房是过剩的,人口就那么多,生意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大药房是医疗系统链条上的一个环节,2023年全国的医疗系统反腐,可能对大药房也有影响。
中小城市大药房数量过剩,是资本集体和经济个体的一种博弈。大药房的生意不好,但还有新的药房不断开业,是资本在挤占市场。等资本集体把经济个体挤垮了,资本完全占领市场了,药品就该垄断涨价了。
北京医院多,社区医疗机构也比较完善。所以北京街上的大药房和个体诊所很少,有个头疼脑热、上火感冒的,想找个大药房或者诊所是不容易的,是需要跑一段路的。
以上纯粹是个人的分析和臆想,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不过,很多大药房都和社保局联网了,职工买药可以刷医保卡,大药房多了对民众有利,买药方便,这也是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