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快递产业的演变与发展

云飞四海 2024-06-17 16:40:57

中国现代快递产业的雏形是中国古代的“兵站”。兵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肩负着军事、经济等各种领域的信息和物资的传递任务,兵站还发挥着物流信息传递的任务。“兵站”一词很大程度地接近“Logistic”(现代物流)一词,在西方的物流学的课本中也经常会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兵站”一词。中国古代的兵站与现代物流的配送中心、货物中转站、物流中心、交通运输网络等概念都非常的相似,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兵站是现代物流的原始状态。到1914年,民国初期的交通部将全国的兵站全部裁撤,兵站最终归并于现代的邮局。同年3月1日,中国正式加入万国邮联,9月中国开始履行《万国邮政公约》,中国邮政开始和国际惯例接轨。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首先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苏维埃政权。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各根据地成立了“递兵哨”“传山哨”等通信联络组织,传递军事情报,并在各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建立交通站,传递消息、运送物资。1928年,在湘赣边区工农民主政府正式成立了“赤色邮政”,并于1929年发行了邮票。1932年,赤色邮政改名为“中华苏维埃邮政”,建立统一制度,发展为军邮和民用两种形式的通信组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中国邮政部成立,并确立邮政系统更名为“中国人民邮政”。中国人民邮政属于国有经济组织,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随后中国人民邮政联通全国各地的邮政网络,提供邮政业务服务,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入了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方针的出台,邮政部门适应市场需求,发展传统业务,拓展新兴业务,促进了我国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1980年,中国邮政开办了国际特快专递业务,1984年开办了国内特快专递业务。进而为了更好地发展特快专递业务,邮电部于1985年成立了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EMS),增加专用车辆,扩容专业服务人员,开展上门揽件业务。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邮政的快递业务几乎占领了中国快递业务的整个市场。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EMS也进入快速发展期,整备了物流信息技术网络,并将业务扩展到全世界范围。

1998年3月,经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在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产业部,国家邮政局为其代管的国家局。邮电部从此被正式撤销,其职能由信息产业部与国家邮政局接管。根据《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的通知》,国家邮政局主管全国邮政行业以及管理全国邮政企业。1998年邮电分营后,我国邮政事业发展迅速。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邮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的问题制约了邮政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第99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关于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汇报,并批准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这次会议确定邮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行政企分开,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市场机制,保障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确保通信安全改革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管理体制,促进向现代邮政业方向发展。重新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

2006年8月2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明确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权责,主要内容为:一是原则同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建方案》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章程》;二是在原国家邮政局所属的经营性资产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依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三是暂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四是邮政集团进行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五是同意将各省区、市邮政局和原国家邮政局直属单位的经营性净资产上划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国有资本;六是邮政集团的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七是实行合并报表制度,其所属全资企业和分支机构由集团公司集中汇总缴纳所得税;八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受国家委托,承担机要通信业务、义务兵通信等特殊服务;九是邮政集团组建后,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邮政企业的原有扶持政策继续执行;十是邮政集团组建后,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业务结构,优化邮政网络,实行内部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7年1月29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注册资金为800亿元。到2007年9月4日西藏自治区邮政公司挂牌,全国各省区、市邮政公司都正式完成政企分开改革。至此,酝酿数载的中国邮政政企分开工作完成,邮政成为一个崭新的兼营邮递业和金融业的大型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邮政服务中的邮政专营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的边界进行法律规定。我国于1986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并于2009年、2012年和2015年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进行了修订。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主要针对邮政专营业务进行了规定。200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首次对属于专营服务的邮政普遍服务和竞争性服务进行了区分,并对快递市场的准入和管理进行了专门规定。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普遍服务和邮政市场的监管责任。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对邮政业务范围及资费标准给出了新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修订和相关政策的变化总体上促进了邮政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

对内开放是我国邮政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内快递企业可以分为国有快递企业和民营快递企业两种。国有快递企业方面,通过内部重组,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业务得到重新整合,凭借其完善的国内网络和政策的支持,具备雄厚的竞争实力;民航、中外运、中铁等国有快递公司也具备相当实力。

中国本土快递产业是在1990年到200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之后,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世界新一轮国际制造业转移的目的地,是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地区。随着这些地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外贸企业对商务通关文件、制造业样品等快递的时效要求变得非常高,中国的许多民营企业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申通快递和顺丰速运都是1993年分别在浙江和广东成立,它们弥补了当时邮政快递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外贸企业对快递的时效要求,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快速成长起来。之后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最多时有高达三万多家的快递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当时的国内快递产业形成了三大发展区域:京津环渤海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和珠江三角洲区域。这三大区域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并且基本上都实现了次日达的标准。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从客户需要出发,适应了当时的市场发展的需求,以金融贸易和海运业等为主要的服务对象,门对门运输配送商务文件、制造业样品等货物。他们以非常低的价格提供快速的服务,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我国国内的快递网络扩张。

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地弥补了中国邮政EMS所无法覆盖的市场需求,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力量。当时主要的国内快递企业主要有1993年在深圳成立的顺丰速运、1993年在杭州成立的申通快递、1994年在北京成立的宅急送、1999年在上海成立的韵达快递、2000年在上海成立的圆通快递及2002年在上海成立的中通快递等。

民营快递产业的构造逐渐形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顺丰速运为代表的直营模式,价格比较高,服务水平也相对较高。第二层次是以“三通一达”为代表的加盟模式,价格水平处于中等。第三层次就是许多区域性的中小快递企业,服务范围比较窄,价格比较低。

顺丰速运的发展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香港的许多产业转移到珠江三角洲,但是当时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还不具备直接面向国外市场承接订单进行生产的能力,所以当时就产生了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等外贸加工模式。这些生产模式要求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企业将样品生产好邮寄回中国香港确认。此时中国内陆和中国香港之间来往的商业文件、样品等市场非常大。当时以中国邮政EMS的速度,往来中国香港的小件货物大约需要3~4天的时间,众所周知,外贸出口货物每延迟1天就会很大程度影响外贸企业的资金周转。顺丰速运就是顺应了当时市场的需求快速发展起来的。顺丰速运公司可以做到1天将货物从中国内地快递到中国香港,这种高效率的运作模式赢得了当时企业的欢迎,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申通快递的发展模式类似于顺丰速运,当时杭州和上海之间的国际贸易相关文件、样品快速增长,而中国邮政EMS需要3~4天的时间,申通快递通过人力背运的方式可以以1天时间完成小件货物的快递,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发展起来。申通快递的快速扩张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1993年10月申通快递在杭州成立主营杭州和上海之间的小件货物快递。到1995年11月在上海、宁波及金华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1996年快递网络扩张到南京、苏州等地,1997年开始进军全国市场,在北京、广州、武汉、青岛等地设立分公司。到2005年年初,申通快递在全国已经有600多个网点。申通快递的快速扩张得益于加盟制的模式,顺丰速运最开始也采用过加盟制的模式,到后来逐渐采取了直营模式。

到2006年,FedEx、UPS、DHL和TNT的营业额占中国国际快递业务领域的80%,中国邮政EMS占不到20%的市场份额。中国的民营企业基本上占有了全部中国国内的城市间快递业务及同城的快递业务市场份额。2005年12月1日,随着快递产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我国涵盖民营、外资及国有的快递企业产业网络逐渐形成。国际快递企业逐渐地扩大对中国内市场的基础设施投入。

面对跨国垄断企业的压力,我国民营快递企业迎难而上,哪里有市场,网络就发展到哪里。以低价格的战略迅速完成了全国网络的扩张,最终成为我国国内快递市场的中坚力量。中国快递市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国际快递市场、国内城市间快递市场和同城快递市场。国际快递产业利润最高,但是对快递企业的资本和技术等要求也最高,国际快递企业,如FedEx、UPS和DHL都具有卓越的航空和地面运输能力,遍布全世界的中心机场枢纽、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等企业能力。所以说中国国际快递市场的竞争的集中程度非常高。目前,中国顺丰速运也用了一定规模的航空和地面运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配送网络,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参与到更大规模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快递市场的竞争中。中国国内城市间的快递业务主要依赖中国邮政EMS、中国民航快递和中铁快运的其他国有运输企业,以及顺丰速运和“三通一达”等民营中小型企业。中国同城快递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快递市场领域,它不需要发达的交通工具,也不需要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他更多依赖快递业务员的积极性和灵活性,所以说进入门槛非常低,竞争非常激烈,企业数目非常大,70%~80%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地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技术和人才,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积极应对来自国外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在国内城市间业务和同城业务领域占有了绝大部分市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增长。

与此同时,对外开放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国外快递公司与国内快递公司的合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合作形式也经历了从业务代理到合资合作再到独资经营的历程。近年来,我国对外资快递公司的市场开放程度逐步提升。2014 年9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外资快递企业,按核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发放经营许可证。

0 阅读:5

云飞四海

简介:写好的文章,推荐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