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水饺馆吃饭,饭后女儿要到水饺馆对面的儿童游乐场玩,她是VIP会员,在营业期间随时可以去。
孩子在场地里玩,我就在围墙外看着她。过了一会儿,她到我身边来喝水。
在她旁边有个小男孩儿,跑去找他妈妈拿了一包饼干。
小男孩儿拿着饼干冲我女儿炫耀,我女儿看了他一眼,没理睬。
女儿喝完水走开了,我低头继续看电子书。几秒钟后,我听到旁边的妈妈大叫一声:别打了。
我抬头一看,发现我女儿跟刚才那个拿饼干的小男孩儿打起来了。
我赶紧跑过去制止他们,男孩妈妈也跑过来了。
小男孩儿大概5岁左右,我女儿7岁。 我女儿的个子比他高,有以大欺小的嫌疑。
男孩一看见大人来了,哇哇大哭,我女儿气鼓鼓的绷着脸,不说话。
我问孩子:因为什么打起来了?
我女儿说:是他先动的手。
男孩也大喊:是她先动的手。
女儿看起来很生气,一连说了好多次:是他,是他,是他先动手,我都不知道为什么。
不管是谁先动的手,事情总有个缘由,我问半天,啥也没问出来。
女儿感觉很委屈,眼泪不停往外掉。
旁边的工作人员就跑来了,对我女儿说:你是姐姐,他是弟弟,你应该让着他。
女儿听完更委屈了,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她大喊:凭什么?明明是他先动手的,她先惹我的!
我对女儿说:我不认为谁大谁就应该让着,妈妈是讲理的人,凡事要讲理。
旁边工作人员没说什么。
两个孩子都只是哭,都用眼泪向大人展示自己有多委屈,自己是受害者。但是事情的缘由,还是没问出来。
男孩妈妈对我女儿说:我看就是你先动的手。
我说:你们也别吵了,这里到处都是监控,到底谁先动的手,调监控就能知道。
我女儿听了,一个劲儿的说:妈妈调监控,调监控,调监控!
一说调监控很大家都不吱声了,工作人员打哈哈:算了,算了。
男孩妈妈把儿子带走了,我把孩子抱在怀里,陪她说话,给她擦眼泪。
我问女儿:是不是那个男孩一直在跟你炫耀他的零食?
女儿说:是的,有什么好炫耀的?谁没有零食啊!
看女儿的反应,我大概猜到了事情的缘由,应该就是那个男孩一直在炫耀他的饼干,我女儿眼神不屑,那个男孩儿生气了,动手打人。
因为我了解她,女儿是不会主动惹事儿的。
我把孩子带出游乐场,徒步带她走回家,路上静静听她发泄怨恨,并且附和她,疏导她的情绪。
说了半天,女儿显然还在委屈:妈妈,你为什么不帮我调监控?我还是很生气,想杀了他!
孩子的愤恨之语让我感到心惊,想到自己幼年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那时大概七八岁的样子。姥姥姥姥到我家走动,妈妈杀了一只自家养的大公鸡做菜,我拔掉公鸡身上最漂亮的羽毛,我姥爷帮我做了一个毽子。我开心极了,拿着它到处炫耀。
邻居家也来了客人,是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女孩,她见到我的毽子,一把夺过来,并诬赖我说:这是我的毽子,你怎么偷人家的东西?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鸡身上每一根羽毛也不一样,怎么可能会有一模一样的东西呢?何况我的毽子制作用的材料,是不可能跟她一样的。
那个时候的毽子,多半使用铜钱当毽子底座,而我的毽子是姥爷找来的一个铁片。因为铁片太单薄了,又用纸箱片剪两圆圈加了两层。
我想即便我的毽子跟她的毽子长得有点儿像,让她误会了,如果我也把毽子拆掉,还是能证明这个东西是我的,而不是我偷的。
因为那个女孩儿身形高大,我争执不过她。被她抢了东西,我委屈地大哭。她把毽子握在手里,不让我拆开,我又没办法证明这东西不是偷的,一群人围着我看,我当时羞愤交加,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我跑回家找到我妈,跟她说这件事,希望她帮我出头解决问题。丢了毽子不算什么,污蔑我是小偷,简直是奇耻大辱,我咽不下这口气。
谁知我妈很轻蔑地看了我一眼,继续干活,轻飘飘地说:一个小东西而已,不要了,跟她争什么?
我当时感觉愤怒、绝望又无助,我哭,我大叫,无济于事,没有任何人顾及我的感受。现在想起这件事,胸口还是发堵,那种被人忽视感受的屈辱感和无力感,伴随我多年,总感觉我太可怜了,背后没有靠山,凡事只能靠自己。
没有人爱我,没有人在意我,没有人关心我,我的感受不重要,我渺小,我卑微……这样的心理暗示伴随我长大,直到我后来接受心理咨询,阅读了大量的心理书籍,才慢慢从这个成长的阴影里走出来。
成年人可能不会明白,孩子被忽略感受是一个多么大的成长创伤!
那些有自卑情结、不太自信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很多需求和感受,总是被父母漠视忽略,让他们以为自己是一个透明、不重要、无足轻重的人。
大人觉得自己的名誉和清白很重要,孩子难道就没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吗?
说到底,大人对孩子遭遇的轻蔑,就是蒙台梭利讲的“成人的傲慢”,主要是因为大人从自己的价值判断出发,不把小孩子的损失放在眼里吧。小孩子丢了心爱的玩具,跟大人丢了一大笔钱,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孩子在自己遭受委屈和伤害的时候,父母不能站出来保护她,对她的安全感将造成很大的伤害。她渐渐会成为一个无助、懦弱且焦虑不安的人,因为这个世界让他感觉到不安全有危险。
当孩子跟我表达她的愤怒,愤怒到想杀人,我突然意识到,我低估了孩子的伤心,甚至有点后悔,当时就应该小题大做,去把监控调出来,让真相还原。
做别人眼中那个小题大做的妈妈,那个特别较真儿的妈妈,顶多是在我转身离开后,让他们当做不良父母典型鄙视嫌弃几句。这对我有什么影响呢?我完全不在乎。
我站出来还原真相的时候,我在我女儿眼里是个伟大的妈妈,靠谱的妈妈,永远站站在她那一边保护她的妈妈。这就够了!
我终究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没有把孩子真正当回事儿。我做了跟我妈妈当年一样的举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选择妥协,让我女儿感觉到很委屈。
事已至此,我只能选择及时止损。好好给孩子讲道理,开导一下她,弥补自己作为家长的过失。
我对女儿说:妈妈当时明明可以为你去调监控,但是妈妈没有这样做,是因为妈妈觉得调监控是个麻烦事儿,有可能要搞一个小时。
我从来没有调取过监控,所以我不知道这个操作到底是什么难度,也许几分钟的事,只好撒个谎。
我说:就算最后监控能证明你没有先动手。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呢?那个男孩儿比你小,蛮横不讲理,他是不可能低头给你道歉的,顶多是他妈妈服个软,跟你说句“对不起”。有些烂事儿不值得计较,跟他计较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妈妈希望你记住一件事,那就是你很珍贵。
因为从小我就跟女儿强调时间观念,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所以女儿很自然的就接道:用跟别人吵架争论的时间,不如去学习,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我想起范冰冰的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就把这个故事简单说给孩子听。为了一个小问题折腾了20年,人生都荒废了。跟一个无足轻重的事儿较真, 跟一个人品卑劣的人较真儿,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不如放下那些烂事儿,认真过好自己的人生。
我又想起在社会新闻上看到的,有些人在外面吃饭,为了一点小事儿发生口角,争执不休,大打出手,打到医院,甚至打上法庭,损失惨重。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道理给孩子讲讲,还是很有必要。
我对孩子讲:你以后还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比如你出门儿拐弯儿的时候,冷不丁撞到一条疯狗,那个疯狗可能会把你吓一跳,也可能会咬你一口。这不是你的错,只能说是运气不好,碰上了这种事儿。妈妈的建议还是这样,不要跟烂事儿纠缠。
总之,我向女儿明确表达了一个态度:今天这个事情就是个小事儿,所以妈妈才没有出手跟他纠缠下去。如果今天这个事儿,让你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我一定会替你出头。妈妈不惹事儿,也绝不怕事儿。
快走到家的时候,女儿说:我现在已经不生气了,回家画画去。
我想,父母就是孩子的靠山和底气,父母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给孩子做示范。遇到冲突的时候,如何解决问题,也是需要给孩子做示范的。冷静理性地表达诉求,冷静理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一门生活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