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病故以后,庸碌无能的后主刘禅耽于享乐,放任奸佞之臣欺上罔下。
在蜀汉这座大厦行将崩塌之际,勉力维持的三位披肝沥胆的忠臣堪称国之柱石,他们就是蒋琬、费祎和姜维。
在这三人当中,蒋琬、费祎属于内政能力杰出的文官领袖,而真正能够带兵打仗的统帅,在后蜀汉时代仅有姜维一人。
一、失马谡收姜维 蜀汉再添柱石公元228年,即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统御数万大军兵出祁山。这一场北伐应该是蜀汉最为接近成功的一次,但最终因为马谡的刚愎自用,导致街亭陷落,未能阻遏魏国援军,导致北伐战果得而复失。
马谡是著名谋臣马良的弟弟,才气过人满腹韬略,诸葛亮对这个晚辈后生十分器重,常常与他谈论军务通宵达旦。
此番诸葛亮力排众议,既没有让赫赫有名的魏延去守备街亭,也没有派稳如老狗的吴懿、马岱去,将这份躺着都能立下的泼天军功,安排给了带兵经验薄弱的马谡。
有的人从这样的安排里看出了诸葛亮的偏心眼,但更多人已经读懂了诸葛亮的深层用意:他需要让马谡立下这份军功,在军中积攒声望,八九不离十这就是在把年纪轻轻却天赋异禀的马谡当做自己军事上的接班人来培养了。
奈何马谡是个掉书袋里的家伙,独出心裁选择了让诸葛亮全军险些崩盘的骚操作。结果白给的战功没有收入囊中,项上人头却被自己给送了出去。
史料记载,马谡被军法从事的时候,诸葛亮亲自哭别,蜀军上下也是一片泣涕之声,可见人们都对这颗冉冉升起却光速陨落的新星充满惋惜之情。
不过,建兴六年的这一场北伐,对于蜀汉而言,最大的收获可能不是出兵打击了魏国,顺利迁走了魏国雍凉地区的部分人口,而是得到了一根镇国柱石——姜维。
姜维,字伯约,蜀汉大军来袭的这年不过二十七岁。
根据《魏略》所述,他在天水太守马遵麾下效力,却遭到猜忌,最终选择了向诸葛亮大军投诚。天水小将姜伯约的到来,让诸葛亮大喜过望,给姜维一通加官进爵,让他担任自己的仓曹掾,拜为奉义将军,加封当阳亭侯。
先让姜维在军中操练士卒,然后带着成果面圣。失去了马谡,却得到了姜维,这是诸葛亮的大幸,更是蜀汉的大幸!当时蜀汉全国上下可能没有人知道姜维区区一个魏国降将,前来归附还能有这么大的意义?
但诸葛亮刚哭着送马谡上路,一扭头就当着蒋琬和张裔的面儿,公开称赞姜维的才干胜过了马良、李邵这举国上下的一干人才。姜维初来乍到就待遇恩厚,诸葛亮还亲自向刘禅举荐他,这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导师亲自给自己刚招来研究生写推荐信,介绍到董事长面前混个脸熟,得到重用那是迟早的事情!
而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的识人之明,在他死后,蜀汉又在刘禅手上存续了二十九年。姜维则成为了蜀汉后期军事上仅有的独当一面的统帅,最后的荣耀。
二、刘禅真投降 姜维假投降公元234年,诸葛亮死于最后一次北伐途中的五丈原。他的死亡让蜀汉内部的矛盾特别是军队中的矛盾激化,魏延和杨仪等人先后殒命。
在蒋琬和费祎主政时期,姜维在北伐议题上并没有多少话语权。每一次对魏国用兵,都因为蒋琬和费祎的限制,兵不过万。
这样的小打小闹,自然是不成气候的。费祎他们有句话常常叫姜维无言以对,大意是:连诸葛丞相都难以讨灭篡汉奸佞,我们这些人才干比丞相差远了,又如何能够办到呢?
直至费祎被另一个魏国降将郭脩刺杀,蜀汉守土安民的保守主张才逐渐退潮,以逐步掌权的姜维为代表的主战派,才又将大规模北伐的议题提上日程。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多次毫不留情地批评姜维“玩众黔旅”。陈寿是谯周教出来的学生,谯周就是蜀汉朝堂整体唱衰北伐的代表人物。
这是否说明陈寿的观点有失公允呢?实际上,姜维的屡次北伐,整体上劳而无功,相当程度上消耗了蜀汉的国力,以至于越到后面,支持北伐的人越来越少,反对北伐的声音占了上风。
就连姜维都不得不以屯田的名义,带兵在外避祸,免得性命不保。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元263年,魏国实际上的掌权者司马昭开始对蜀汉用兵。姜维早早将刺探到的情报飞递成都,奈何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这个奸诈之徒就跟收了魏国好处似的,将紧急军情扣下不表,甚至禁止朝野得知此事。
因此,当蜀汉国内一个多月后得知钟会、邓艾等人挥师扣关的消息时,军民震动乱作一团。
由于兵力不足,蜀汉军队在姜维统御下快速回防,不久和刘禅派来的援军董厥、张翼等部合并一处,固守剑阁。
深沟高垒的剑阁是天下险关,地势高而路窄狭,魏国军队施展不开,被姜维挡在了关外。钟会多次攻击无效,锐气大减,又因为战线越拉越长,补给出现困难,开始萌生退意。
对于姜维来说,凭借地利优势保全蜀汉并非什么难事儿,奈何这支灭国敌军里不仅有一个难缠的钟会,更有一个比自己还喜欢兵行险棋的邓艾。
邓艾的少量偏师偷渡阴平,又在成都城外歼灭了诸葛瞻父子率领的守军主力,将成都围困。
邓艾这样的天才手笔必然载入军事史册,而成都内的君臣也被吓破了胆,无心再做任何抵抗。刘禅口衔玉璋,印信文书全都备齐了向邓艾军队真心投降。
姜维这边正带兵往成都赶呢?中途接到了刘禅的诏书,告诉他们“朕已经投啦!”气得将士们拔剑剁石,大骂不绝:
“我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奈何木已成舟,姜维也只得整顿军队,遵照刘禅的皇命,向钟会大军投降。
同样是投降,但对于刘禅和姜维而言区别可大了去了。刘禅崽卖爷田心不疼,投降是发自真心的。而姜维身上寄托着丞相诸葛亮的北伐遗志,骨子里是不愿意投降的。
此前钟会多次诱降姜维,都遭到了严词拒绝,可是刘禅的诏令都被魏军拿到了,一切似乎都尘埃落定了。
三、邓艾目中无人钟会野心膨胀 姜维秘密筹划蜀汉复国大计造反起家的司马昭,对于军事将领统御大军在外作战,心里十分提防。
这一次灭蜀之战,他让钟会、邓艾、诸葛绪等人分别统领,大有分权制衡的意味在其中。
曹魏重臣钟繇七十多岁的时候老当益壮,又有了钟会这么一个儿子。不过直到统兵南征蜀汉这年,钟会都三十多岁了,依然没有成家。
反对他担任伐蜀大军统帅的人,理由就是别的将领有家属当人质留在京城,这钟会打光棍,全家户口本就他那一页,司马公您放心吗?
司马昭则信心满满。正所谓用人不疑,他选择钟会就是认定了他有本事灭蜀。
即便是钟会拥兵自重造反,司马昭也认为他成不了:因为有灭国之恨蜀汉军民不会帮助钟会,而人心思归魏国大军更不可能支持钟会。倒是邓艾好像有些不老实了,需要多加防备。
相比于名门之后的钟会,邓艾则是苦哈哈地从基层打熬,一点点爬上去的。攻破成都之后,邓艾代表曹魏接受了刘禅的投降。
立下了不世之功,邓艾不但擅自对蜀汉投降的文臣武将封官许愿,还在给司马昭的书信中流露出愈发骄纵的情绪来。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司马昭对他的猜忌。
可是司马昭显然看错了人,邓艾不过是飘了,钟会才是真想干一票大的。
他一贯敬仰名士,姜维向他投降以后,不但发还了全部的印信、兵器和服饰等物品,还被奉为上宾。连日的接触,姜维成功取得了钟会的信任,并且发觉了他正在快速滋长的勃勃野心。
手上有十几万魏军,还有姜维与数万蜀汉降卒,刘禅这种货色都能支持数十载,我凭什么不能和司马昭争个长短呢?钟会的想法开始大胆起来。
经过姜维的一番劝诱,钟会造反的想法确定下来。雍凉地区兵力空虚,都让自己给带走了,现在回兵北上,顺利的话可以横扫曹魏一统天下,不顺利大不了退回益州,关起门来我大小也是个皇帝!
四、钟会设计诬告邓艾 移除最大绊脚石钟会想要割据蜀地觊觎华夏九州,最忌惮的就是和他一样手握兵权的邓艾。邓艾不但手里有精兵强将,而且军事才干胜过自己。
邓艾根本不可能和自己尿到一个壶里,那么就只有想办法除掉他,才能移除造反之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邓艾的自大情绪也被钟会察觉,他多次在剑阁拦截邓艾交付司马昭的书信。有个著名书法家老爹,钟会的笔墨功夫也着实惊人。
他毁掉了邓艾的原件,用亲笔伪造内容更加狂放傲慢的信件替换。司马昭收到假的书信后越想越怕,最后只能下令让钟会把邓艾抓回洛阳受审。
监军卫瓘奉命带少量士兵去成都逮捕邓艾。钟会知道卫瓘兵少,而邓艾及其部众不会坐以待毙,就等着卫瓘让邓艾给宰了,彻底坐实谋反之心,到时候自己就可以以平乱的名义整军作战,岂不美哉?
没成想,卫瓘突袭邓艾营帐,凭借口才让邓艾父子乖乖坐进囚车,就连准备抢劫囚车的邓艾部众,都让卫瓘给忽悠回去了。不过这结果也不错,至少邓艾父子都被送走了,自己在益州举大事,无疑会顺利许多!
五、钟会坐失良机 姜维计杀三贤司马昭果然是个老狐狸,他给钟会写信,告知:贾充已经带步骑兵一万多人进驻汉中乐城了,我提兵十万在长安驻扎,就等着和你相见了!
钟会看到信件以后大惊失色!抓个邓艾至于搞这么大阵仗吗?我班师凯旋用得着十万大军在长安欢迎我吗?这必定是司马昭起了疑心,开始调动兵马防备我了。
于是钟会立刻决定起兵反叛,倚重姜维为主将。姜维表面上支持钟会,实际上则希望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利用钟会的野心趁机恢复蜀汉政权。
蜀汉灭亡的次年正月,钟会抵达成都,将蜀汉旧臣和魏军中的中高级将领全都叫来,在蜀汉的朝堂为不久前刚去世的曹魏郭太后哀悼。
冷不防拿出了郭太后的遗诏,声称是奉命要起兵反抗篡魏逆贼司马昭。
言毕,钟会将这些魏军诸将分别软禁了起来,派出亲信代领他们的部卒。
然而钟会冠冕堂皇的起兵理由,这些人根本不买账,都看出来了钟会真实的企图。姜维力主斩杀这些不肯合作的将领,但钟会一直犹豫不决,既不敢放他们回去,也不敢将他们除掉。
钟会希望能够得到卫瓘的支持,然而这小子城府很深,知道自己不能跟着钟会作乱,但是又不能当面拒绝,于是借口上厕所溜了出来,拖延时间想办法。
好巧不巧,在厕所里遇见了护军胡烈的部将丘建。
从卫瓘口中得知胡烈等人被软禁,丘建便请求钟会让胡烈的一个亲兵去照料生活。没成想钟会竟然答应了,而且准许每个被软禁的将领都安排一个照顾起居的亲兵。
这下被软禁的魏将不但可以串联消息,还将钟会密谋作乱的事情传回了自己的部众。胡烈的儿子胡渊更是编了一个谎话吓唬魏军士兵们:
“钟会准备依靠蜀汉降卒谋反作乱,不愿意服从他的魏兵,都会被骗去坑杀掉!”
在恐慌情绪的加持下,这个谣言一夜之间疯传全军,钟会的阴谋彻底败露了!魏军士兵们在下层军官的带领下,纷纷攻城用武力手段救回自己的主官。
钟会终于决心派兵去杀这些将领,却被他们用家具堵住门窗,难以得逞。待到大批士兵救出被软禁中的魏军将领后,钟会的造反计划便胎死腹中了。
他们在胡烈、卫瓘等人的指挥下,反攻钟会。愤怒的魏军士兵将钟会杀死,姜维也在挥剑连杀数人后被害。他的肚子被魏军剖开,发现“胆大如斗”。
古代有人据此夸赞,怪不得姜维喜欢出奇制胜,想出鼓动钟会作乱的计策来;现代则有医学专家认为,姜维这是胆结石把胆囊撑大了......
钟会叛乱被魏军自发平息了,而姜维打包票让刘禅忍耐几天,他有办法可以“幽而复明”的复国计划也彻底失败了。
不但钟会和姜维惨死,重臣张翼、刘禅的太子刘璿等人都被乱军所杀,连带着成都等地的百姓也遭了殃。
“三贤”中的两个已经完犊子了,另外一“贤”邓艾,这会还在驶向洛阳的囚车里坐着呢。按理说,真正造反的钟会彻底暴露且失败了,那么邓艾就是蒙冤的。
邓艾的部下于是主张追回邓艾,可是监军卫瓘之前和钟会一起上表,污蔑了邓艾,十分担心日后邓艾找他算账,于是别有用心的派仇家田续去追邓艾,直接就把邓艾父子宰了。
至此,姜维的一套好计策,直接把自己这根蜀汉最后的镇国柱石、曹魏两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都给毁灭了,这便是“一计害三贤”。
六、姜维以身做饵 为何还是失败?这场失败最关键的因素,我觉得就是钟会的优柔寡断。姜维是依附于钟会的身份,只能建议钟会的行动,却无法决定钟会的行动。
钟会虽然自诩算无遗策,但是却不够果断决绝。他没有听从姜维的建议,早些将魏军中不愿意合作的将领除掉。
事以密成,钟会竟不懂得这个道理,还基于袍泽之谊,准许他们自己的亲兵去照料生活起居,让自己的造反计划路人皆知。
当这些将领被救出以后,钟会就彻底失去了忽悠裹挟魏军士兵上自己贼船的机会,焉能不败?
除了钟会这个关键因素之外,那就是蜀汉军民和魏军部队这两个根本不可靠的基本盘了。司马昭认定钟会就算造反也不会得到支持,就是看清了这一点。
先说蜀汉军民为什么不支持钟会?对于他们来说,钟会灭掉了他们的国家,是仇敌!
为什么要帮助仇敌呢?而且蜀汉经过多年北伐,军民都早已变得十分厌弃战争。如今跟着后主刘禅干脆利落地投降了,又怎么会乐意追随钟会的步伐,替他卖命远征呢?
再说魏国伐蜀大军,这些劳师远征的将士们的,家人都在魏国境内呢,谁像你钟会似的孑然一身,敢于大胆造反呢?
如果参与反叛,那么自己在魏国境内的家人必然受到牵连。至于跟着钟会一起割据益州做第二个刘备,还是同样的拒绝理由——咱家人都在魏国呐!
这样的情况,决定了钟会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姜维是名将,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可是为了能够恢复蜀汉,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哪怕只有丁点可能,他都要把宝全都压在钟会身上。
这一切就像他矢志不渝地继承诸葛亮遗志屡次北伐一样,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姜维从没有见过刘备,但他一直记得刘备集团几代人“兴复汉室”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