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910天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088个词条
01
适逢毕业季,各大美院的毕业展堪称“神仙打架”,不少家长也会选择带着孩子去欣赏展览里的作品,感受一下艺术的熏陶。
毕业生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家长和孩子也能陶冶情操、寓教于乐,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毕业展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人无奈。
中国美术学院王梦羽的毕业作品,是一个模拟“家”的艺术布景,景中有一桌麻将,均由黏土、纳米胶等材料,一粒麻将花费三四个小时,她与同学一起花了几个月手工制作而成。
图:@X
作品一经展览,观众都很好奇,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人伺机上手捏捏,尽管有志愿者们维护秩序,作者有时也会在现场;尽管旁边还赫然张贴着“禁止暴力破坏,损坏罚款”的标语,但也没能防住。
短短六天,一桌麻将全被观众捏得不成样。
图:@X
愤怒的作者最终无奈接受作品无法再修复的现实,她干脆把作品原来的样子打印出来粘贴在展览现场,并把自己的作品改名为《麻将·教育》,简介里写着:
“二次创作的作品,由作者和一部分观众共同完成。”
任谁看了都觉得讽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被毁坏的各个院校的毕业作品。
作者用502胶水粘住的键盘,被观众抠烂了;
图:@马上好
一辆看起来很有趣的自行车哪哪都贴着“坏了”的字样,作者在墙上贴着扫码看视频的提示,因为“坏之前确实挺好玩的”……
图:@guyi
许多作品都被贴上“损坏严重”的标识,有的作者还可以尽力修复,有的干脆被毁坏到不能复原了。
这本是一场艺术的交流,结果却如此收场,未免有些太可惜了。
02
被毁坏的麻将,让我想到上海玻璃博物馆曾经遭遇的一次展品被损坏情况。
早在2013年,一件名为《天使在等待》,形态是一双天使翅膀的艺术品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展览,它同样遭到闯入这里的小观众损坏,直接导致四分之一的翅膀彻底消失。
由于特殊工艺,局部损坏无法修复,博物馆几经思量,决定将艺术家重新命名为《折》的展品继续展览。
图:@栗栗子会发光
展品旁边,加设了一方屏幕,专门播放监控中展品被破坏的过程,循环播放。
上海玻璃博物馆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警示观众也警醒自己,并且以此唤醒观众的文明参观意识和对艺术作品的尊重和爱护。
需要悉心保护的艺术品,毁于小朋友的玩闹,未免过于可笑。
我们能理解小孩子好奇心旺盛,不知轻重也在所难免。
但艺术展不是游乐场,家长作为监护人,有义务规范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发现孩子有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举动时,不加以及时制止,就是家长的失职。
可是有些家长甚至还“以身作则”,做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很多事情告诉我们,“熊孩子”的背后,大概真的都有着“熊家长”。
03
广东博物馆曾收到一封投诉信。
信上抱怨工作人员管太多,不让在博物馆里面吃东西,不让孩子跑。
“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不行吗!!!”
还理直气壮地问:“观众不是上帝吗?孩子就不是吗?!”
家长都这么想,还能指望他规范孩子的行为,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吗?
年幼的孩子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不遵守规则、到处乱碰,就会觉得这么做是没问题的。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照妖镜”。
孩子的行为,也能看出家长的素质。
本身就不文明的家长,是教育不出文明的孩子的;品德高尚的父母也会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下成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正如李玫瑾教授曾说的,在心理健康中,真正影响人的是人格。
它的来源不在于认识活动、意识现象和情绪表达等日常的积累,而来源于早年养育。
她提出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有父母曾问我,孩子老要跟我闹,还威胁去跳楼,怎么办啊?能怎么办呢?这是家长一直惯,惯出来的毛病。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让他知道,这事不行就是不行。不能以闹来解决问题,要学会妥协。
她举了一个例子:
如果一个孩子哭闹,你就把他抱到房间里,给他个小板凳,关上门,对他说:“要哭就哭吧,但是你是不对的。”
等孩子哭完,给个热毛巾帮他擦把脸,问他:“还哭吗?还哭我等你。”
这时候他就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
李玫瑾说,不要小看三岁说不,闹是一个很糟糕的性格问题,关乎修养。
父母所有的过度袒护、无限退让、一味纵容,都是在把孩子推向一个错误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04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有教养的孩子背后站着有修养的家长,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合格的家长。
良好的言传身教下,并不会有什么熊孩子。
为育人先育己,先让自己做个有品格的人,才能养育出一个有品格的孩子。
正如人民网曾发表的一段话所说:
“爱子,教之以义方。”父母爱子,就应当用做人的正道加以教导。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为人父母者要在文明教化上身体力行。
立德方能树人,帮孩子扣好德行这粒扣子,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