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我国不仅拥有世界第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还揽括世界第二大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
这座从2021年开始运行,造价超2200亿的水电站,如今收回本了吗?
这样一座水电站,到底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
白鹤滩水电站vs三峡水电站在全球范围内,水电站的建设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已成为许多国家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国,作为拥有丰富水资源和庞大能源需求的国家,水电开发更是被置于了能源战略的重要位置。
我们都知道,三峡水电站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万千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它安装了34台水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屡创新高,是全球发电量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白鹤滩水电站,以其16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在全球水电站中位列次席。
该电站配置了16台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水轮发电机组,年均发电量高达约624.43亿千瓦时,这一庞大的电力产出足以满足大约7500万人口一年的日常生活用电需求。
因此,从装机容量上看,白鹤滩水电站相当于0.7个三峡水电站(1600万千瓦/2250万千瓦≈0.7)。
综合上面数据,可能有人会想,既然白鹤滩水电站没有三峡水电站“厉害”,那为什么国家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建造白鹤滩水电站呢?
这就要把目光放到水电站建设的最本质目的上了。
水电站建设的最本质需求是通过对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增长,能源消耗量急剧上升,仅仅依赖三峡工程,可能难以全面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鉴于此,国家应持续加大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力度,诸如白鹤滩水电站等标志性项目,旨在进一步强化国家的防洪屏障与电力保障体系。
因此,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是综合考虑的结果。三峡与白鹤滩水电站,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水电发展。
2200亿元的回本之谜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历时多年,从2010年开始筹建到2022年12月20日实现所有机组的全面投产,这期间总共花费超过2200亿元。
这不禁有人好奇,这样一项巨大的工程到底有没有回本?想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与计算。
水电站最主要的收益来自电费。
白鹤滩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600万千瓦,平均每年发电量约为624.43亿千瓦时。
到2024年3月,水电站累计发电量已超过1200亿千瓦时。
此外,白鹤滩水电站不仅为本地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还跨越千里,为江苏、浙江等省份输送了宝贵的电力资源。
以2023年来说,江苏的电费到用户手里是每度电约0.44元。
但水电站卖给电网的电要便宜些,因为还要减去运电的费用,我们假设这部分费用是每度电0.1元。
那么,水电站卖给电网的电就是每度约0.33元。
白鹤滩水电站一年能卖600亿度电,所以,它一年能卖到的电费大约是198亿元。
然而,这个收入与2200亿元的造价相比,显然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收回成本。
虽然目前尚未收回全部成本,但白鹤滩水电站作为长期投资项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著的。
随着发电量的不断增加和电价的稳定,未来几年内有望逐步实现成本回收。
白鹤滩水电站带来的社会效益白鹤滩水电站除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外,还为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社会效益。
首先,最突出的是生态效益。
白鹤滩水电站通过水力发电替代了部分化石能源,每年可减少煤炭燃烧约19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160万吨,对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水电站通过调节水位和流量,维持上下游的水文平衡和生态连通性,促进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繁衍和保护。
例如,一些鱼类需要在上游产卵,然后游回下游生长,水电站的合理调度可以确保这些鱼类顺利完成迁徙过程。
与此同时,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契机,促使巧家县规划了湖滨生态旅游城市,以湖光山色为亮点。
这一规划使巧家县成为旅游新宠,吸引众多游客,并带动周边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繁荣。
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桥梁、道路等。
这些设施方便了水电站施工,也改善了当地交通,助力物流业发展。
可见,白鹤滩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
结尾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它不仅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在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鹤滩水电站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一季度发电超520亿度 [J]. 水泵技术, 2024, (03): 55.
王浩. 数说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5-21 (001). DOI:10.28656/n.cnki.nrmrh.2024.001556.
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 [J]. 中国环境监察, 2023, (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