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科举制正式确立为官员选拔制度开始到清朝末年,历时1300年,总共736位状元。
由此可见,在古代能考取状元,有多么不容易,比考取今天的清华北大还要困难。甚至有些人,读了一辈子书,考了一辈子试,都够不到一个进士及第。
但是,在清朝有一个穷状元,他在殿试时只在考卷上写了8个字,皇帝看后就落泪痛哭,并下旨称:“状元就是他了。”
过继他人,改变命运1865年5月20日,一声响亮的哭声惊醒了锁水阁南岸村庄的村民们。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户李姓的四川人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夫妻俩本是四川资州人,因迫于生计,不得不到会泽县金钟镇安了家,生了孩子。
可当时鸦片战争荼毒了整片中原大地,再加上战火纷飞,大多数百姓都食不果腹,流离失所,更有甚者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的现象。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养大一个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夫妻俩勒紧裤腰带,把孩子养到了七岁多以后,孩子的母亲终于被贫困的生活拖垮了身体,没过多久就撒手而去了。
母亲走了以后,家里没了操持人,父子俩的生活更加艰难。正当俩人走投无路,准备去人牙子那儿卖身为奴的时候,刚巧碰上了一对商人夫妇。
那对商人夫妇听到父子俩的四川口音就上前询问道:“这位兄台,我听你父子二人的口音是四川人,请问是四川资州人吗?”
衣衫破烂的父子俩看着眼前这对衣着华贵的老乡,点了点头道:“是的,我是四川资州人。”
可能身在他乡,碰见同乡人让这对夫妇倍感亲切,商人丈夫高兴道:“太好了,能在这里遇到我们资州的老乡。哦,老乡,你和娃儿在这里干啥子?”
孩子父亲垂头丧气道:“日子过不下去咯,想来集市上看看有啥子活计。我婆娘前段时间死咯,这娃儿跟着我也不是办法。”
商人夫妇看了看眼前的孩子,出于对老乡的同情,便对孩子父亲说:“这样吧,你如果放心,就把这个娃儿交给我。我们两口子把他带回老家,好好抚养长大,怎么样?”
孩子父亲听到此处眼睛放光,感激道:“真的?太谢谢你咯,你是我家的大恩人。”
商人丈夫拉着孩子的手说:“我叫骆腾焕,字文廷。以后这个孩子就过继给我,改姓骆,叫成骧,怎么样?”
孩子父亲高兴地点头道:“好好好,骆成骧,这个名字好。感谢恩人呐,这个孩子有希望咯,有希望咯。”
只是,这个七岁的小男孩不知道,自己不仅改了姓氏,也从此改了命运。
勤奋读书,考取状元骆成骧自幼就天资聪颖,读过的书可以过目不忘,对答如流。他的养父正是看中了他是一块读书的材料,便把他送往了成都的锦江书院,悉心培养。
几年后,十四岁的骆成骧考取了成都尊经书院继续深造。而后,在1893年在四川省举办的乡试中获得了第三名,成为了一名举人,取得了进京考试的资格。
骆成骧的养母在听到儿子可以进京赶考时,激动得一晚上睡不着,“哎呀,我儿争气,希望这次进京赶考,能考上状元,这样我老骆家也算是烧了高香了。”
骆父点头道:“我儿这么聪明,就算不是状元,最起码也是个探花,不信你就看着吧。咱们老两口就等着儿子骑着高头大马,接咱们进京享福吧。”
可惜,天不随人愿,骆成骧在1894年的京师会试中名落孙山。养父母本来就对他抱有极大的希望,这下好了,希望成了泡影。
骆成骧非常失落,自知无颜回家面对父母老师,便在朋友的举荐下留在京师,代教八旗子弟。
在教学期间,骆成骧看见了贵族子弟的堕落,也知道在慈溪老佛爷掌控下的清政府是如此的腐败无能。他想改变这一切,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掀翻这令人压抑的烂天烂地。
于是,他把希望放在了偏爱维新派的光绪皇帝身上,决定再考一次会试,为自己也为这个国家竭尽全力。
果不其然,这次会试他中了进士,成功取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光绪帝亲自翻看了骆成骧的殿试答卷,当皇帝看到了卷中写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八个大字的时候,不禁流下了眼泪。
虽然此时,明面上老佛爷已经不再垂帘听政,可她在朝苦心经营多年,朝臣们基本都只听老佛爷的,根本不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毫无帝王的尊严。
光绪帝哀叹道:“也许,只有这个骆成骧才把朕当作一个真正的帝王,一个愿意忠心侍奉的主子。传旨下去,骆成骧文采出众,朕钦点他为这次殿试的状元。”
就这样,骆成骧成了光绪二十一年的状元。他在职期间,一度支持光绪皇帝维新图强。
正当维新运动进行的得如火如荼时,慈禧老佛爷就抓了谭嗣同等人,浩浩荡荡的维新运动也仅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史书上称“百日维新”。
为官清廉,一世为民骆成骧因其稳重的处事风格才没有在“百日维新”后遭到老佛爷的清算。
此时的他真的明白,这个清政府已经彻底没救了。可他不甘心,不愿意看到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他想找到一条适合这个国家未来走的道路,哪怕推翻了清政府也行。在这样的思想推动下,他开始更多地关注民生。
他发现民众意识的觉醒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以他提倡大力兴办学堂,发展教育事业。
可此时,所有人包括皇帝都捂住了自己的耳朵,没有人愿意听他的建议,直到清政府的覆灭。
骆成骧不同于以往的读书人,他的思想并不愚忠,相反,非常开放。因此,在清政府覆灭以后,他回到四川老家成了民国政府的临时议会议长、都督府顾问、四川筹赈局督办等职,继续为国为民效力。
不仅如此,当时他还把自己的家底以及别人给他的赠款,悉数捐出创办学校,对四川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因而被人称作“穷状元”。
结语骆成骧的一生都在为国家计,为民生计,清廉自守,为人坦荡光明。为了国家,他敢于同封建主义的统治者作斗争,敢于掀翻清政府的烂天烂地,正如明代于谦所说:“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样的勇气和胸怀,着实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