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下随形,长短取象 中国古代道教绘制地图理论。据《汉武帝外传》、《抱朴子·内篇》等所记,神仙家有《五岳真形图》。《汉武帝外传》:神仙“瞻海河之长短,察丘山之高卑”。绘制其地图时,“乃因山源之规矩,瞻河岳之盘曲,陵回阜转,山高陇长”,所成之图,“周旋逶迤,形似书字”。《五岳真形图》说其图“画小者则形微,大者则陇洪,高下随形,长短取象”。又《五岳真形图序》说:《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其图特点:“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舒卷;波形似于旧笔锋芒,畅乎岭崿云林玄黄,有书字之状。”“高下随形,长短取象”,是绘制原则,“周旋逶迤”、“盘曲回转”成“书字之状”,为图形特征,所表现的陵阜形势,成“高下参差,长短舒卷”。既不同于山水画,也不与一般地图相似。据此原理法则所绘《五岳真形图》,已极似以等高线绘制的地形图。反映出已有等高线地形图理论的初始思想。
天元 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张衡《灵宪》论述宇宙演化,分为溟滓、庞鸿和天元三个阶段,分别为“道之根”、“道之干”、“道之实”。在称为庞鸿的道之干阶段,元气产生并得到发育。当其发生分化,便进入天元阶段:“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之后,“天成于外,地成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再后,因天地的作用“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媾精,时育庶类”,生成大地上的万物。所谓天元,即是道实。其中天地结构的天外地内,与《浑天仪注》所说一致;天圆地平,与后者的“地如鸡中黄”不同。这可能是他学说变化的反映。
阴阳盛衰 中国古代医学用语。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以阴阳为医道之基本概念,以阴阳二者平衡为健康标准,认为失去平衡即任何一方偏盛偏衰则易生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具体包括偏盛致疾,如“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素问·调经论》);偏衰致疾,如“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同上)。体现了中国医学独特的平衡理论。
善诊者先别阴阳 《黄帝内经》用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为阴阳平衡乃人体健康之根本,故善于治病者必从观察人体阴阳平衡状况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