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终于还是将问界以 25 亿元的价格卖给了赛力斯,这一决定的背后,是对新能源未来感到悲观,还是壮士断腕的无奈之举呢?没有了问界,华为依然还是那个华为。但是没有了华为,这问界还会是当初的那个问界吗?
是华为将问界品牌以 25 亿元的价格卖给了赛力斯,让很多人都感到很疑惑。数据显示,今年 5 月国内 20 万以上的 SUV 排行榜中,问界 M9 已将近 1.6 万辆的傲人业绩高居第二,仅次于特斯拉的 Model Y。甚至超过了本田 CRV、奔驰 GLC、大众探岳和宝马 X3 等很多老牌热门车型。这样的业绩对于上市不久的汽车新势力而言,着实令人惊叹,问界的发展前景似乎不可限量。
汽车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品牌忠诚度十分重要,很多人买车其实就是认牌子,这就跟很多人花大价钱去买名牌包包是一样的。是那个包真的有多好看吗?
并不是,真正值钱的是这个品牌。问界作为华为一手打造的汽车品牌,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已经和华为画上了等号。至少有华为强大的背景加持,在国内消费者中,不少都是华为的铁杆粉丝,手机用华为的,车也要开华为的。由于华为之前积攒了巨大的人气和口碑,所以问界虽然出道较晚,但是刚一问世,就将很多老牌车企甩在了身后,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今年上半年,仅问界 M7 和 M9 就销售了 14 万辆以上,销售额应该至少在 500 亿元左右。难怪有人说,持续 25 亿就将问界品牌转让,这不是贱卖是什么?
既然问界的销量这么好,华为为什么还把它给转让了呢?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华为对未来新能源车前景感到悲观所致。最近,确实有一些不利于新能源车的消息。比如说,欧美已经准备对电动车加上高额关税,最高据说会提高到原来的 3 倍以上,达到百分之百。尽管我们不赞成这种打不过就放冷箭的举措,但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欧美是铁了心要打压我国的电动车。
另外从国内来看,前几年电动车之所以高歌猛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的各种补贴。而最近几年,国家补贴逐步撤出的消息不绝于耳。从长远来看,市场还是要回归市场,补贴退出是迟早的事,到时候电动车企业们的日子肯定要难过得多,这不排除有一些小车企会扛不住。
不过,尽管电动车行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国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使是和燃油车平替,在未来电动车也不至于沦落到让人悲观的程度。更何况问界还背靠华为这棵大树,肯定是不愁卖的。那么显然,华为转让问界品牌应该是出于其他方面的原因。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电动车销量目前已经占到了全球的 53%,国内众多的车企想要真正获得大发展,迟早是要走出国门的。但是,与其他车企相比,华为在这方面反而不具优势。
华为之前受到了欧美国家的诸多限制,它的一举一动会格外刺激欧美国家敏感的神经,也许未来不排除欧美国家会继续加码针对华为的限制措施。因此,相较于其他车企,华为的问界想要出口去欧美市场,面临的障碍可能会大得多。这是华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问界与华为的发展战略产生了某种冲突。有报道说任正非不主张华为造车,在他的眼中,华为应该是汽车智能服务的供应商,而不是单一的车企,也就是说华为可以为所有的汽车企业提供智能服务。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华为一方面自己造车,另外一方面又表示可以为其他车企提供服务,这很难让其他车企感到舒服。因为在其他车企的眼中,问界是一个很强劲的对手,他们怎么可能去找一个竞争对手来为自己提供服务呢?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华为必须二选一。如果华为想要成为所有车企的合作对象,就必须改变自身车企竞争对手的角色,也就是必须要舍弃问界。
问界其实是余承东力主的项目,他的初衷自然是好的,是建立华为自主车企的品牌。但是不得不说,余承东在任正非面前,只能算是个小学生,还是任正非看得更加长远。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舍弃问界才是华为当下最好的选择。虽然放弃了一个很赚钱的项目,但是就打开了另外一番更广阔的天地。毫无疑问,放弃了问界,华为还是那个华为。
未来华为在汽车领域的角色,很可能类似于博世集团。博世是一家闻名世界的汽车产业供应商,几乎和全世界所有的车企都进行了某种形式的合作,今年上半年实现了 888 亿欧元的营收。相比之下,华为 500 亿人民币的销售业绩,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华为及时转换赛道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是对于问界来说,未来或许就没有那么明朗了。正如前面所说,很多人选择问界是因为它的华为背景,而如今问界与华为进行了分割,那么还有多少人会认这个品牌呢?只能是留给市场去检验了。
另外一个不确定性在于,赛力斯持有问界品牌以后,理论上是可以换不同的合作对象的,并不一定非要选择华为。当然,在短期内这种情况可能不会发生,但是不代表未来也不会。这就要看华为在未来的竞争当中,能否拿得出最有利的智能产品,与包括博世集团在内的一众服务商去进行竞争了。如果服务跟不上,那么赛力斯换合作对象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如此看来,没有了华为的问界,大家觉得还会是当初的那个问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