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无意识地“嗯嗯啊啊”,再到主动模仿发音,最后开始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关注与努力。
很多家长疑惑:为什么别人家孩子能说会道,自家孩子这么聪明却说不好话呢?是什么耽误了孩子的语言能力?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教宝宝说话的误区,你是否中招了?
误区1 借助电子产品学习语言许多家长工作太忙,就习惯于让电子产品陪伴孩子,让他跟着iPad、手机和电视上的游戏、动画片、歌曲学说话,但往往事与愿违。
儿童的语言的发展是与身边的人的社交活动中产生的,而电子产品的交流是单向的。
《Journal of Psychiatry》等权威杂志上发表的大量研究报告显示,通过屏幕让婴幼儿去看,去听学习语言是无效的,过多的屏幕时间反而与儿童肥胖、睡眠问题以及语言和社交发育迟缓有关。
误区2 过早让孩子看着卡片学说话还有一些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很早期就开始拿着卡片教宝宝说话了,这种交流方式并不利于孩子学说话。
孩子的认知发育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前,是无法把平面上的物体转化为三维视角来辨认的。
家长最好通过实物来教孩子,让宝宝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感受到这个东西的颜色、味道、触觉,帮助他加深认识,有利于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
误区3 用儿语和宝宝说话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等),结合身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
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到了1岁6个月左右,儿童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有些家长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就很可能拖延了儿童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误区4 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刚学会说话的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狮几”等。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说儿童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误区5 孩子说话晚一些很正常“孩子说话晚很正常,大了就好了”。很多孩子就因为这句话耽误了最佳的黄金康复干预时间。
有研究报道,开口说话晚的孩子未来的学业、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当发现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还不会说话时,一定要及早找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及早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康复干预,傻等只会错过了孩子的最佳干预时间。
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份《中国0~5.5岁汉语母语儿童语言发育里程碑》,家长们可对照表格来看宝宝的语言发育程度,相信心里也会更加有底。
里程碑内容来自《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家长们如发现宝宝有语言发育落后或口齿不清现象,请尽快带宝宝进行专业的评估。在排除生理性和器质性病变外,想让孩子会说话、能说好话,相应的言语发音训练更是必不可少。
如果你不知道该给孩子怎样训练,那就加入我们全新升级的【儿童语言能力训练家庭指导班】吧。用3个月时间,为孩子的语言表达开启新篇章!
先测评再训练,根据孩子能力发展水平个性化定制方案,针对性更强!科学带练,名师全程跟踪指导,不用担心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