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雪妈妈
在绝大多家庭当中,妈妈是排在孩子心中第一位的“亲人”,孩子和妈妈的感情是要超过爸爸、爷爷奶奶其他亲人的,而且不管妈妈脾气多严格,孩子都会黏在妈妈的身边,哪怕被批评了过一会还是会跟在妈妈的身边。
为什么孩子回到家第一句话就是“先喊妈”?相信每一位孩子回到家后,第一声都是先喊的“妈”,如果是爸爸回复的话,孩子下一句话绝对是:“我妈呢?”
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紧密的依恋关系了,为什么孩子和妈妈关系这么好?不仅仅是十月怀胎血脉相连,更主要是妈妈陪伴了孩子成长的一切。
在孩子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宝宝时,妈妈就已经把孩子抱在怀里,妈妈身上的味道、气息,已经让孩子对妈妈产生了深深地依恋。
因此说,妈妈为什么对孩子这么重要?因为妈妈一直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呵护着孩子的成长,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孩子。因此当孩子长大了,不管他们面临什么困难和挫折,第一时间都会想起妈妈,尤其是第一次离家的时候,孤身在外最想妈妈了。
孩子被吼后为何很快就又和妈妈亲热?孩子不记仇吗?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家孩子犯错了,当妈的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把孩子骂的嗷嗷大哭,但是孩子一转眼又会钻进我们的怀里,给妈妈道歉:“妈妈,我错了!你别生气了”
似乎孩子真的没有记过仇,而每次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后悔,暗暗发誓以后绝对不再吼孩子,但是每次遇到孩子犯错,却又忍不住脾气。
其实孩子不记仇,是因为妈妈是孩子最依赖的人,尤其是小孩子特别的依赖妈妈,妈妈给足了孩子安全感、情绪价值,所以孩子就算是怕妈妈,但是内心也是爱着妈妈。有时候认错,可能也是觉得自己拗不过妈妈,主动向妈妈示好。希望妈妈继续爱着自己。
再者就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让孩子能够抵消一切“批评”尽管被批评的时候,孩子内心是恐慌和不满,但是很快这种情绪就会烟消云散,妈妈和孩子的感情可是割舍不断地。
长大后和妈妈“不亲”的孩子,从小就有所征兆第一,妈妈陪伴的时间少,和孩子缺少足够的感情
有的父母从小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不多,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离家去打工,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的关爱。
就像是很多“留守儿童”纪录片中演的那样,父母长期在外,孩子缺少管教和陪伴,到了初中阶段就开始叛逆、逃学,对于父母的感情也十分的“复杂”,既希望于父母陪在身边,又不知道如何与父母相处,这就是缺少陪伴导致的。
这种家庭关系我们也能看出来,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不深,孩子心中可能对父母还带有一些“恨意”,自然和妈妈的关系就没那么好。
因此我们讲,孩子小的时候陪伴真的很重要,是维系父母和孩子关系的重要阶段,父母哪怕再忙再累也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不然你说父母那么努力辛苦赚钱是为了什么?不还是希望孩子今后平安健康的成长?
第二,妈妈太过于强势,干预孩子的一切
有些妈妈的性格比较强势,对于孩子有着很强的“控制欲”,在孩子小的时候,他自己没有决策权,也没法反抗父母的决定,所以在妈妈的心中就个“乖孩子”。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隐私,他就开始逐渐反抗妈妈的“强权”,比如妈妈控制自己的喜好,控制自己交朋友的范围,控制自己上大学的专业,甚至控制自己以后找对象的标准,仿佛自己的人生就要在父母的安排下过好这一生。
这种“强势”的妈妈,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叛逆的情绪,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孩子只会想着早点逃离父母,逃离原生家庭,自然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不太好。
能够理解父母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在自己的安排下踏踏实实过好一生,但是孩子未来的人生毕竟还是他自己的,我们当父母的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
所以有时候妈妈也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的人生,去体验去失败、去锻炼自己,而父母学会去尊重孩子的选择,也是当教育中重要的一课。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一生治愈。我也渐渐成为了我不喜欢的妈妈,走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