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青衣江题名卷》又名《牛口庄题名卷》,大字行书,纸本墨迹,55岁书,三纸连接,尺寸分别为24.7×184.9cm 24.7×251.4cm,24.7×384cm,中国国家博物院藏。
《青衣江题名卷》是黄庭坚被皇帝流放到戎州时所写,是他传世墨迹中最大的,该卷长1003.7cm,宽24.7cm,黄庭坚乘船溯青衣江而上,途中借宿在牛口庄挚友廖致平家。廖家宴请黄庭坚,主宾兴致正旺之时,黄庭坚书写了明瓒(即唐代懒残和尚)的诗作,并接着用大字记述了自己的这一段路的行程以及受到廖家宴请的事情。晚宴过后,黄庭坚与廖致平投壶对弈,共叙雅兴。这幅书卷被后人一分为二,前面的诗卷已经佚失,后面的大字题款被保存了下来,这就是《青衣江题名卷》。
黄庭坚得以流传后世的看家本领便是他的“荡桨笔法”。此卷行笔迅疾,充分运用“锥画沙”,“折钗股”等笔法,笔画不露锋芒但锋芒暗蓄,是“绵里裹铁”的典型。
此作从用笔上来看,乃是以羊毫饱蘸墨书之,笔笔有收有藏,在醉酒中依然丝毫不逾矩,在点画的游走与使转当中,黄庭坚将怀素一脉的“提腕法”应用得炉火纯青,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以臂带腕,以腕运纸,这种技术方法是根植于“二王”一脉,又别出机杼而自由生发,达到了“前无古人,来者难追”的一种境界。
从书写的意境上来看,高明的书法作品往往是“无我之境”,黄庭坚不仅能够凭借深厚的学养“心悟而得”,也能够在“酒醉”后,将书法的笔墨境界升到了更高的维度,在这种情境当中,器物相合,心手相合,神明相合,纵然酒醒之后复写,也难以达到此种境界。
【原文】
元符三年七月,涪翁自戎州溯流上青衣。廿四日宿廖致平牛口庄。养正置酒弄芳阁,荷衣未尽,莲实可登,投壶弈棋,烧烛夜归。(此字可令张法亨刻之)
《青衣江题名卷》
全 卷
▼
[点赞]
这字体配浓墨是对的,怎么出来淡墨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