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起义初期,官军虽然作战失利,但是还是拥有很大实力的,尤其当朝中书右丞相脱脱可谓是文武双全,是支撑元朝统治的中流砥柱。脱脱亲自率领大军平定徐州后,官军又和地方武装联合起来,镇压了其他地区的红巾军,使红巾军在与元军的较量中处于劣势。
暂时的胜利使元廷从此认为天下太平,没有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使元朝的统治更加巩固。而是忘乎所以,即位初期图治之意甚切的元顺帝,认为此后将天下太平,开始腐化堕落起来。
短暂平静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狂风暴雨。就在农民起义处于低谷之时,泰州白驹场以操舟运盐为业的张士诚,所率领反元武装打破了这种平静。至正十三年正月,张士诚起兵反元,当时盐丁方苦重役,遂共推为主,不断攻城略地。
张士诚集团攻占地处运河之滨的高邮之后,把截要冲,造成南北梗塞,使元朝的漕运受到很大影响,江南财赋和粮食无法通过运河北运大都。张士诚在此地称王,且继续在江浙攻城略地,而奉命进讨的官军却接连失利,甚至达到了诸军皆溃的程度,其势简直锐不可当。
由于元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江浙地区,可谓是江浙财赋,居天下十七,因此为保证元廷的财源,必须出兵高邮,消灭张士诚集团。脱脱不愧为元朝的重臣,大军到达高邮之后,元军辛未至乙酉,连战皆捷,很快使高邮城中的张士诚支撑不住,日议附降。
高邮之战的结局非同小可,不仅即将灭亡的张士诚军乘机出兵大败元军,在至正十六年二月,连下平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同年七月夺取杭州,使其势力范围南到绍兴,北达济宁的金沟,有地两千余里;也使元军在与反元武装的较量中的由优势变成劣势,农民起义军乘此千载难逢之机,再次发展壮大起来;也使元朝失去了最后一次重振的机会。
高邮之战元朝损失了百万大军,使惨淡经营的元廷,再也没有力量纠集如此众多的力量,来镇压起义军了,此战之后元兵不复振矣。当时的情形是,即使天下根本之地大都的防务;当宋政权攻克汴梁,达到鼎盛时期,元廷便面临更加被动的局面。高邮之战是元末农民战争,由低谷转变为高潮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元廷只能主要依靠地方武装,来支撑元朝的统治和镇压反元武装。在元末多如牛毛的地方武装序列当中,主要有察罕帖木儿、答失八都鲁、李思齐、张思道等武装力量。根据他们的实力和取得的战功来看,察罕帖木儿军是规模最大的,并且是镇压农民军最为有力的地方武装,无疑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因此该军成为元廷维护其统治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
积极维护元顺帝最高统治者的地位,是察罕帖木儿义兵维护元朝统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元顺帝由于幼年的悲惨命运,以及后来登基后受制于权臣等原因,故将权力看得高于一切。
虽然元顺帝执政后期腐化堕落,但是绝没有过提前逊位的念头,当其得知哈麻策划让皇太子提前登基的计划时,非常惊讶。由此可见元顺帝对权力的眷恋之深,只有在他死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才得以继位。
元顺帝一意孤行,坚持立奇氏为皇后,但也使出身高丽侍女的奇皇后深刻认识到,为了继续保持自己的荣华富贵,在皇宫母以子贵的环境之下,必须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继承皇位,为此不惜对曾经的同盟者宰相脱脱落井下石。
与元顺帝厌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却春秋日盛,军国之事,皆其临决,希望提前即位,掌握最高权力。为此后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遽谋内禅,但由于朝中重臣的反对,以及元顺帝的不妥协才没有得逞。
至正二十四年七月间,皇太子曾在宫廷内部权力斗争中失利,被孛罗帖木儿等军赶出京师,投奔驻扎在太原的外援扩廓帖木儿军。在此期间爱猷识理达腊,由于没有了元顺帝的牵制,幻想依靠东宫旧部,以及外援扩廓帖木儿军,想效仿唐肃宗在灵武自立的故事,企图在太原私自称帝。
扩廓帖木儿与不兰奚等人,反对皇太子企图自立的做法,使皇太子的阴谋没有得逞。后来孛罗帖木儿被元顺帝派刺客杀死后,诏皇太子还京之时,奇皇后企图让扩廓帖木儿统领大军,护送皇太子回京,用武力迫使顺帝传位于皇太子,但扩廓帖木儿还是不予配合,使奇皇后母子的阴谋再次破产。
高邮之战后,察罕帖木儿义兵,作为元末支撑元朝统治的最为重要的依靠力量,元廷内部任何一派只要取得该军的支持,就极有可能取得政治斗争的胜利。
扩廓帖木儿军如果支持皇太子私自称帝,不仅使自身背上不忠于元顺帝的罪名,而且使掌握元朝中枢权力的元顺帝,和奇皇后母子再发生大的分裂,必将使元末天下大乱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从而削弱元朝的统治。因此,此军在关键时刻支持元顺帝,不仅维护了元顺帝作为元朝最高统治者的地位,使奇皇后母子的阴谋无法得逞,而且避免了元廷内部更大的分裂。
写的乱七八糟
不是元内乱朱元璋他们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