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开始,做出优质的食物”他十年初心不改种出有机梨

嘉祥说农业 2024-08-31 13:55:15

52岁回乡投身农业,立志打造真正的“有机水果”,14年来初心不改。黄陂区王家河街道岗上熊村云谷果园的负责人熊国清说:“从源头开始,做出优质的食物,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情怀。”

熊国清在园区打理梨树

“大龄”回乡投身农业种梨树

熊国清是岗上熊村人,高中毕业后到武汉闯荡,小有成就。2010年,村“两委”多次联系52岁的熊国清,邀请他回村看一看。就是这次回村,触动了熊国清投身农业的念头,“我当时已经做了十几年的餐饮,每天跟各种食材打交道。回到村里看到大片的田地,我就想,是不是可以自己做一些真正的好东西出来”。

久别乡村,种什么、怎么种,是摆在熊国清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久经商场的他深谙“知己知彼”的道理,对村里的土地情况做了全面了解后,结果并不理想:虽然可供流转的土地不少,但经过专家检测,不少土地都存在地力不足等问题。“当时有朋友建议我慎重考虑,因为土地的恢复是个很麻烦的事”,但这个结果反而坚定了熊国清回乡的念头,“我是村里长大的,能为村里做点事,比赚钱更重要。”

于是,接下来几年,他一面联系专家,着手恢复地力,一面琢磨种些什么。“2011年正式流转土地后,我首先种了三年的草,配合使用酵素来‘养地’,”熊国清笑着说,“在种草的同时,我通过不断学习、考察,最终确定种梨树。”熊国清解释,一方面,梨是最传统的水果之一,有着稳定的市场,而且梨树生命周期长、能长时间产出;另一方面,梨的深加工产品比较多,可以生产成梨罐头、梨膏、梨酒、梨汁等系列产品。此外,湖北在梨的种植栽培技术方面实力较强,善于交朋友的熊国清已经找好了不少技术“外援”。

不断改进,只为真正的“有机农业”

2014年,果园中开始栽种梨树,种下的品种是早熟的翠冠梨,这种梨果实较大、果皮细薄、肉脆汁多,被称为“蜜梨”,也符合熊国清一贯的高标准。

梨树一般栽种3年后开始挂果,2016年,眼看着果树就要开始结果,熊国清却了解到,常规的梨树结果几年后,由于枝条老化,结出的果实品质就会出现退化。立志做“百年果园”的他连忙寻求解决办法,终于,湖北省农科院专家告诉他,该院果茶所在平棚架栽培模式基础上开发的“双臂顺行式”棚架栽培模式能解决他的问题。但梨产业专家伍涛说,如果想采用新栽培模式,就必须把眼看要挂果的梨树枝条全部截断,重新培育新枝。

经过艰难的抉择,熊国清还是决定:改!2017年,云谷果园搭起了新的平棚架,截断了梨树的枝条重新栽培。为了更好地实现转变,熊国清与省农科院进行深入合作,共建示范基地。

如今,200多亩梨园搭着整齐的铁丝网架,架高约1.8米,每一棵梨树的两根主枝都沿着网架伸展开去,排列得整整齐齐。熊国清介绍,这种种植方式可以保证梨树光照均匀,不会出现传统梨树上的枝叶互相遮挡,让果实生长得比较一致。同时,由于枝、叶、果最高也就1.8米左右,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采摘。

这些年,熊国清不断学习、不断改进。除了种植方式的变化,果园还经历了从“套袋”到“不套袋”的变化,从购买生物肥到自制生物肥的变化……之所以不断改进,就是为了让梨的生长过程实现完全的生态化、有机化。“我们目前已经拿到了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以后就能够直接进入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及东南亚有机产品市场。”熊国清对此很自豪。

“这些年种梨子没赚到钱。一方面是不断在投入,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为了坚持有机化种植,产量也上不去”。熊国清透露,为了储存果实,2022年,他投资110余万元建了冷库;今年,为了实现水肥一体灌溉,他又在果园内建成了滴灌系统,“我们还建了发酵设备,希望实现有机肥的自给自足”。

尽管熊国清还没盈利,但周边的村民却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岗上熊村党支部书记向望华介绍,云谷果园日常固定用工大约五六人,采摘季等忙碌的时候,每天的用工会达到五六十人,每天100—150元的工钱,再加上土地流转费,为村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

熊国清对此也很看得开,他觉得,做农业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过于商业化,“只有善待自然,回报的产品才会是真正有益于人类的优质产品”。

来源: 长江日报

0 阅读:0

嘉祥说农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