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生务义 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的人生观。继承“天地之性人为贵”的思想,说“天地之生也,则人以为贵”(《周易外传》卷二),“人为万物之贵”,“最可爱者此生也”(《四书训义·论语·泰伯》)。在此思想基础上,以积极态度对待人生,“贞生贞死”(《读通鉴论·汉武帝一六》),“以道爱身”(《宋论·理宗四》),从而提出珍生务义的人生观。王夫之看重生命的价值,主张敬重生命的权利与意义。说:“圣人者人之徒,人者生之徒。既已有是人生,则不得珍其生。”(《周易外传》卷二)为此,要“健以存生之理”(同上),而此,是为了“务义”。“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尚书引义·大诰》)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则,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义行义事上。“立人之道曰义……故曰‘智莫有大焉’也,务义以远害而已。”(《尚书引义·禹贡》)他所说的“义”,包含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和古今之“通义”,即个人对他人、对君主和对民族关系的准则。
善恶循环 明清之际刘元禄的人性论观点。认为人性由善到不善,再由不善回到善,形成永恒的循环。指出:“人未尝无善,但善非至善,则不至诚,旋以物欲之累,而复陷于不善矣。不善必有余殃,迨殃极则悔生,善端复萌。萌而不能栽培滋息,则必仍受物欲之累,又陷于恶矣。善恶循环不已”(唐鉴《国朝学案小识》)。肯定善恶不断变化和人世间一切祸福盛衰都处在“循环”中。
顺逆一理 明清之际王宏撰的哲学命题。肯定顺逆是对立统一。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对顺逆之间的关系作了说明,认为“天下之道,顺、逆而已。不逆则其顺无成也,故生知安行皆是逆力,困知勉行莫非顺事”。指出:“君子为学,唯为其逆而已。”(《顺逆虚实》)提出“顺逆一理”的命题,认为“凡为学之道,皆逆功也。逆以用之,顺以成之,自然之道也”;“顺者其体,逆者其用也。体用一原,顺逆一理,知逆之为顺者,其知道乎!”(同上)肯定了顺与逆之间的矛盾不仅能够统一,而且可以互相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