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秦基伟回北京,周总理点名见他,秦激动问:我穿什么衣服去

漫步史书 2024-06-18 09:45:33

1987年6月初,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利用休假的时间,专程去了云南一趟,受到当地领导干部与群众的热烈欢迎

时隔20年,秦基伟重回故地,也忍不住一阵激动,毕竟他过去就担任过昆明军区司令员、云南省委书记,差不多有十年光景对这个地方有很深的感情。

连轴转了几天后,秦基伟将军毕竟已经年事已高,后来在安宁温泉宾馆休养期间,他谢绝了许多应酬,静心休养起来。

也正因为休息下来,秦基伟将军得了空闲,脑海里又不自觉的回忆起过去那段难忘的岁月,他离开云南,是因为那段特殊的岁月,如果不是因为周总理一通电话把他叫到了北京,后果熟难预料。

“是总理救了我!没有周总理的保护,也许就没有我秦基伟了!”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不久,秦基伟便调到云南军区任副司令员。

得益于此,秦基伟与当时经常到昆明的周总理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五六十年代,我国同亚非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多方都有往来,那时昆明作为我国同亚非国家主要的空中通道,周总理与陈老总在那段时间经常出访亚非各国,会路过昆明,有时候还会再昆明做短暂停留休息。

为了能让周总理、陈老总休息好,当时阎红彦、秦基伟等地方领导干部,也尽可能的提供舒适的环境。

相比之下,秦基伟与陈老总比较熟悉。毕竟解放战争时期,陈老总有段时间调中野任副司令员,与秦基伟打过交道,两人彼此之间有一定交情。

与周总理打交道,对秦基伟而言尚属首次。

倒是周总理对秦基伟比较熟悉,毕竟上甘岭战役打出来的,没听过也不大可能。

大家一开始见面虽然拘谨,但后来见的次数多了以后,彼此也就随意起来。

1961年1月4日,周总理、陈老总率领400多人的代表团访问缅甸,后来陈老总提前回来,就在昆明等周总理回来。

当时,秦基伟考虑到周总理出国访问,行程安排特别累,有意在生活待遇上好好安排,但周总理回国后,很快就发现了秦基伟的安排。

周总理考虑到国家困难,予以坚决婉拒,坚持按照普通待遇标准,秦基伟也没办法,只好按照普通标准接待。

一次,军区举行文艺晚会,邀请周总理去观看,离开招待所时,周总理邀请秦基伟同坐一辆车,当车辆驶过东风路时,周总理意外发现了一栋新的建筑。后来问了秦基伟以后才知道,是军区新修建的一个国防教育展览馆。

周总理听了以后,顿时眉头紧皱,他严肃的对秦基伟说:

“北京已经有了军事博物馆,你们这里就不要再搞这类建筑了嘛!现在国家经济困难,还搞这么多楼堂馆所干什么?你们既然搞了,我看就把它交给阎红彦吧。”

周总理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想让部队把这个博物馆交给地方去。

秦基伟听了,也很为难,要知道军区修建这个展览馆,本身并没有占国家计划,而是军区自己出钱修建的,虽然那时候,云南地方上与军区关系非常好,但毕竟各有各的财产,就这么无偿交出去,他也舍不得。

“全国一盘棋,要讲大局嘛!交给地方,也是支援国家建设,比你们留着它用处大。”

周总理似乎是看出了秦基伟的心思,特意点了一句。

“好,我们按照周总理的吩咐办。”

秦基伟是说一不二的性格,第二天就召集军区常委开会,宣布了这件事,但秦基伟还是以极大的耐心,硬生生说服了所有人。

不过,让秦基伟也没想到的是,周总理后来一直记得这件事,直至离开云南时,还当着阎红彦的面问他,好在秦基伟事先就召集军区开会讨论了这件事,所以对答毫不迟疑,倒是阎红彦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你们真的舍得吗?”

秦基伟笑了笑:

“有啥舍不得的,听总理决定嘛。咱们过去打仗还不是这样,一切行动听指挥,执行命令,完成任务,不讲价钱,不打折扣。”

尽管这件事情看起来并不大,但也充分反映了秦基伟全局观念,给周总理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有意思的是,周总理、陈老总曾动过念,想把秦基伟调外交部工作。

1964年初春,周总理、陈老总率领代表团访问亚非14国,回国时又一次途径昆明,当时云南地方与军区曾组织了盛大的欢迎宴会。

当时,已经出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在宴会上即兴致词,在无任何稿子的情况下对着在场100多位富有经验的外交官侃侃而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周总理意识到,秦基伟或许是个干外交的好苗子。

有意思的是,坐在一边的陈老总也有这个想法,和周总理嘀咕了好一会儿,等到秦基伟下台后,陈老总故意拿他打岔:

“秦基伟,看不出你这嘴巴还硬是厉害,你在哪里学的这一手?”

秦基伟笑道:

“我这嘴巴跟老总比差远了。要说学,还不是跟老总学的嘛!”

陈老总举起酒杯,哈哈大笑:

“你个秦基伟,狡猾狡猾的。我看你这个司令当不长了。”

秦基伟一听,脑袋顿时嗡的一下,不知道陈老总话里有啥意思。

不过,当时宴会上宾主之间其乐融融,大家推杯换盏,秦基伟也不好问,只好与陈老总一起斗酒起来。

秦基伟过去战争年代酒量就不小,能喝一斤茅台,相比之下陈老总酒量就小一些,喝了一会儿,陈老总忍不住告饶,秦基伟趁着他还清醒,过去问了一句:

“老总说停就停,只是想请老总说个明白,干啥子要端掉我的乌纱帽嘛。”

“这可是最高机密!”

陈老总拍着圆滚滚的肚子,打趣的说:

“明天说,明天说。”

秦基伟晚上回了家,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仔细咂摸陈老总的话,愣是没琢磨出个所以然,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他去招待所,一起陪着吃了早饭,陈老总才揭秘:

“秦基伟同志,昨晚我跟总理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把你调出军队,给我当大使去。”

尽管也考虑了多种情况,可陈老总一席话,还是让秦基伟吃了一惊。不过看陈老总摸样,一脸严肃,显然不是开玩笑。

“老总,已经决定了?”

陈老总微笑着望着他:

“我们不搞强制命令,给你一天时间考虑。”

秦基伟一下子犯了难,要说起来他在部队干了一辈子了,如今已经年过五旬,不要说舍不得离开部队,突然换一个工作岗位,还是之前从来没想过的外交,他很担心自己干不好。

不过,让秦基伟意外的是,周总理对他评价颇高,而且还就是从那天接待宴会的即兴致词谈的,说他是“文化人中的没文化人,没文化人中的文化人”。

显然,周总理看中秦基伟高度的责任心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了。

过去战争年代,对于组织命令,秦基伟从来都是不打折扣的执行,既然两位首长都认为他合适,他也觉得不该辜负这份信任。

“老总,我的心思都攥在你手里,我还有什么话说呢?坚决执行命令,保证完成任务。你下达命令,我马上回军区交代工作跟你走。”

事实上,周总理、陈老总这个决定还真不是一拍脑袋就定下来的,两人回去以后还进行了一番细致的研究,并上报给了中央,中央批示同意以后,总政治部还专门给秦基伟下了个通知,要他到外交部报道。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秦基伟后来在体检中,被查出心脏有些问题,不适宜国外的气候,因此调外交部的事儿才没了下文。

在那个特殊年代,秦基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当时,周总理听说了秦基伟的情况后,专门给云南打去电话,要秦基伟到北京汇报工作,并且还专门安排了飞机去接。

秦基伟到北京以后,立刻被安排到了京西宾馆住下。

不过,后来几经沉浮,秦基伟的处境仍然不容乐观。

1969年,秦基伟将军被安排进了湖南省汉寿县的一个军垦农场。

一直到1972年3月,才被批准到长沙治疗肩周炎。同年12月,在毛主席嘱咐下,周总理负责组织落实干部政策。

一次会议上,周总理突然问了一句:

“秦基伟,李成芳去哪儿了?”

李成芳与秦基伟是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1962年调昆明军区任第二政委,当时军区司令员、政委分别是秦基伟、阎红彦,李成芳到任后,曾配合两人做了不少有益军区建设的工作。

秦基伟后来到北京后,李成芳以第二政委的身份,主持过一段时间昆明军区的工作。

秦基伟、李成芳之所以受影响,主要是因为贺龙,尽管两人过去并不是贺老总的部下,奈何秦基伟曾长时间出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而昆明军区又是过去西南军区撤销后组建的两大军区之一(另一个是成都军区),贺龙曾是西南军区的司令员。

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向周总理汇报了秦基伟的情况后,周总理很是关心,在了解到秦基伟人在湖南,由广州军区看管时,他立即下令:

“你们把他调回来嘛!”

秦基伟回到北京以后,就住在京东海运仓第一招待所,后来这个部队招待所又陆续住进来许多开国将军们,一起等候总政治部给出最后结论。

不久之后,周恩来向田维新提出:

“我要见见秦基伟。”

据田维新后来回忆,周恩来召见尚未做结论的将军,仅秦基伟一人。

田维新立马打电话给招待所,请秦基伟过来听电话,可当时秦基伟人出去遛弯儿了,人不在,田维新立即嘱咐工作人员,立马把人找回来。

幸运的是,秦基伟后来听到了这个电话,当他知道是周总理要见他时,心情十分激动,但还是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总理要见我,我穿什么衣服去?”

田维新告诉他:

“穿军装!”

“那我还佩戴领章吗?”

田维新答:

“当然戴。”

也无怪秦基伟小心询问,过去几年时间里,他没有职务,此时也尚未有一个结论,所以不能不问。

在得道明确答复以后,秦基伟长舒了一口气。

后来秦基伟如约去见周总理,两人进行了一番长谈。

1973年,秦基伟恢复了工作,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李成芳担任了第五机械工业部部长。

1 阅读:99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