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最早手抄本《论语》,字迹奇特,网友:标准的“丑书”

墨有五体八法 2024-02-01 22:11:06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一座文物宝库,人们在这里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珍宝,除了壁画、帛画、雕塑以外,最被关注的当属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了。这些文献几乎全部手抄而成,内容涵盖了文学、算学、天文学、哲学、医学、古文字学、宗教学等各领域内容,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

“敦煌遗书”不仅质量高,数量也非常大,总计有6万件,时间跨度超过300年。可惜的是,1900年它们被发现时,清朝风雨飘摇,根本无暇保护。来自英、法、美、俄、日等国的“考古学家”趁机以极低的价格,大量买走。据统计,至今藏于国外的敦煌文献数量超过2万件。

法国国立图书馆所藏的“敦煌文献”,内容丰富、保存完好,甚至比我们国内所藏的还要精美。时至今日,这些文物成了该国的“国宝”,我们很难讨回。其中编号为4502的文物,正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手抄本《论语》。

我们知道,《论语》是儒家经典,蕴含着孔子治学处世的智慧,古代文人对它推崇备至,甚至有“四书之首”美誉。但千百年来,《论语》在传抄、印刷过程中,难免会有内容上的改变,而这件文物起到了勘误功能。

除了内容引起关注外,这件文物的书法也颇有争议,很多网友看了之后表示“我们批判当今书法家的‘丑书’,那古代写‘丑书’的人需不需要批判?”“这就是货真价实的‘丑书’”。

乍看这件文物,我们的确很难说这些字写得很漂亮,尤其是与唐代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相比,显得非常“稚嫩”。这就不得不说这些手抄本文献的作者了,他们被统称为“抄经生”。抄经生有民间自发和官方选拔两者方式。

不管是哪种途径入选的,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书法训练,但受悟性和书法功底影响,抄经生水平良莠不齐,能否学到古人精髓,完全看自己的悟性和是否用功。他们学习的把内容很广,“二王”、欧阳询、钟绍京、欧阳通、褚遂良以及李邕、颜真卿等人的法帖,以及魏碑都是他们学习的素材。

这部《论语》的确与妍美纵逸一派书风不同,如果您看惯了二王、赵孟頫等人书法,再看此作,肯定会觉得“丑”。但仔细欣赏,就能发现这位抄经生有着不俗的功底,他将魏碑用笔融入其中,笔画逆锋起笔,衄挫、调锋明显,起笔收笔非常到位,处理得一丝不苟。

拙中有巧、刚柔并济,结字欹侧多姿,墨色枯润相济,线条质量很高,每个字中都蕴含着正欹、粗细、轻重、收放对比,值得好好玩味。

0 阅读:1

墨有五体八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