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其实对于日本来说,是一场非常大的豪赌。因为在甲午海战之前,没有人会觉得清朝会败给狭小国家的日本。
日本不仅国土狭小,资源还特别匮乏,资源匮乏自然财政也就不怎么样,这些都限制着日本的行动和计划。
在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和日本进行谈判。这个时候其实双方都已经无法继续战斗下去了,但是清政府如果选择不投降继续战斗,就会面临日本的兵继续前进侵犯。
但是日本明明也已经没有精力继续战斗了,为什么还敢继续发动战争?
原因就是日本算准了清政府的命脉——满族的统治权。
即使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得胜利,但是日本依旧非常的窘迫,资金匮乏、资源匮乏。工业生产也是负荷的运转,武器战斗装备都是向别的国家借钱买的,但是这都不是问题。日本主要是抓住清政府的命脉,在做一场豪赌。
接盘套现
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朝就通过了洋务运动开始增强国力,更是在后面的中法战争中取得胜利。在很多列强眼里清朝和当时的英国俄国能够相提并论,但是日本的崛起让许多国家都来不及防守。
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快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大幅度增强。所以急于拓展海外市场,来进一步的增强国力。于是他们就将眼睛看向了外强中干的清朝。
日本不仅积极发展陆海军,而且大力开展外交工作,拉拢列强帮助日本掠夺中国。这时候英国出现了,想要打压俄国的势力,眼睛也盯上了中国这一块“大肥肉”,想要瓜分一点油水。
于是英国成为日本的帮手,不断地为日本提供各种帮助和大批贷款,在国际上也是帮日本制造舆论。
然后甲午战争爆发,清朝失败。但是日本并没有一举将清政府推翻,而是选择了谈判,这就是杠杆。
因为日本也没有能力去接下清政府这么大的一个盘,也没有能力继续进攻下去,说不定还会遭到清政府的反扑。于是他们只需要赔偿,割地,一步一步套现,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占领资源。
使用杠杆、接盘、套现是很简单,可是如何让清政府自觉的接盘?这就是日本抓住清政府的命脉的原因所在,那就是清政府的内部矛盾。偷偷煽动内部矛盾,让清政府自顾不暇,主动提出谈判。
日本的阴谋
当时战争前日本的一个日本鬼才写了一本《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这本书里面很容易就能够挑起满汉的百年矛盾,而且加上日本到处散播谣言,说清朝统治者是蛮夷,他们针对的只是蛮夷之人,日本才是汉唐文化的继承者,与汉人同出一脉。
更是呼吁汉人武装起义,恢复属于汉人自己的江山,鼓励汉人于满族腐朽的统治者开战。在开战以后,日本媒体积极渲染他们无意和汉民族开战,只是帮助汉人不被满族欺压。
日本人会好心帮助汉人独立吗?答案当然不是,他们想要的就是当时的清朝混乱,让清朝派兵镇压暴动的人们,自然清政府就不敢和日本再继续耗下去。
清朝不可能放弃自身的统治,如果迁都,南方就会不受控制的造反,不迁都,日军随时都可能挥旗而下。
在清政府的眼里,南方的威胁比小小的日本的威胁还要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不得不谈判赔偿。但是这个时候的日本也是已经支撑不下去了,小国寡民的日本已经难以支持继续,在1894年年底就国内持续暴动。
到了战争后期,清政府请美国政府出面议和,最终在日本马关开始进行了谈判。这场谈判对于日本来说可谓是心惊胆战。面对自身的窘迫还要防止列强趁火打劫,更重要的是怎么从清政府手中索取更大的利益。
但是日本激进青年刺杀李鸿章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日本十分害怕因为自身原因导致列强帮助清朝方面,后期日本就无法在战场上面获得主动权,于是日本立马补救,最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政府向日本赔款割地。
总结
如果清政府坚持不投降的话,就会逼得日本继续向北京方向发起进攻。虽然物资方面匮乏,但是日本坚持进攻不是没有余地。只是推翻了清政府,谁来赔款呐?
包括列强们的眼睛都盯着日本的行动,不可能让日本一个人独吞这么大的“肥肉”。所以迟早会陷入僵局,进行谈判,只是谈判的好坏就不得而知了。
满人有哪个胆没?
赔钱,你手里的权利权利依然在。不赔钱你可能老命不包。换成你,你说陪不陪[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清政府实际也没赔多少钱,基本全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