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指望周迅有文化

猫君爱叙说 2022-09-26 17:15:36

做演员三十多年,周迅迎来了自己演得最差的角色:领笑员。在第五季《脱口秀大会》里,周迅的“不笑”、忘记拍灯、说不出专业又漂亮的话,都成了她遭到汹涌吐槽的理由。网友们用“啥与众不同啊,就是没文化啊”来评价领笑员周迅的综艺表现,说她既不食人间烟火又头脑空空。

周迅忘记拍灯主演过《大明宫词》《苏州河》《如果·爱》《李米的猜想》等多部优质影视作品,多个影后荣誉在身——似乎在大众的认知里,这样的女演员就必定是“有文化”、表达力和共情力强大的,所以接受不了周迅在综艺节目上那些不合时宜的瞬间。演技好和有文化,并不能划等号。在《圆桌派》里,周迅亲口说自己买了很多书但都没看,《GQ报道》也曾在文章里提到,工作人员展示墙上贴着的书单“都是迅姐推荐的”,而周迅本人则瞪大眼睛说书单不是她的,“我要是有书单了,那我真的是变成了另外一个周迅”。上世纪末,刚出道没多久的周迅,也曾因为中专学历、非科班出身而遭受过争议,她拿回大众认可的方式就是靠灵动的表演和让人记忆深刻的角色。在很多报道中,都有与周迅共事过的人评价她“话很少”“不依靠表演理论”——作为职业演员,周迅的表达不在嘴,而在角色里。

《李米的猜想》“仙女”跌落人间,演员周迅成为领笑员的“滑铁卢”背后,其实是一位已经四十八岁的女演员的窘迫,毕竟在当下的影视行业,可以让周迅“借角色说话”的机会实在太少了。跟着感觉走在节目《表演者言》里,周迅说她从拍戏到现在都很少文字上的准备,“看了我也不大记得”,进入角色的方式主要是靠感觉。感觉是一个太抽象的词,对理论型的演员来说,感觉是不可信任的,因为感觉随时会消失,而方法是固定且有安全感的。但对周迅来说,感觉或许是最可以依赖的东西。父亲是电影院的放映员,周迅三岁就开始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上学的时候她喜欢唱歌跳舞,是班里的文艺积极分子,初中毕业后周迅没有继续应试教育,选择去艺校学跳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几乎家家户户墙上都挂着由一张张美女的脸组成的挂历,才十几岁的周迅就是其中之一。

右一为小周迅也是因为在挂历上的露脸,周迅被谢铁骊导演选中,到北京拍摄电影《古墓荒斋》,从此踏进了演艺圈。但那时的周迅还不懂什么是表演,她的梦想似乎与音乐关系更大:1993年,十九岁的周迅在北京的酒吧当驻唱歌手,一晚上唱三首歌能赚150元,比同酒吧的其他歌手赚得都要多。周迅频繁地在不同的饭店、迪厅唱歌,带着成为摇滚乐队主唱的梦想,沉浸在摇滚乐带来的自由里。靠着唱歌,周迅被陈凯歌发现,带她去试《风月》的戏,那场戏的台词是“女人比姑娘漂亮”。没有人指导,周迅说这句词的时候留下了眼泪,在后来的公开报道里,周迅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在那时落泪。虽然因为年纪太小,周迅没有担当电影的主角,但待在剧组的日子,她对于表演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主角巩俐的一场用手退麻将的戏让周迅记忆深刻,她突然发现,原来手也是会演戏的。

《风月》尽管《风月》没有大火,但回到酒吧继续唱歌的周迅,又被彼时正在准备拍摄《苏州河》的导演娄烨看到。在娄烨的眼里,电影的主角美美和牡丹的结合体就是周迅:既成熟又得是小女孩。在《苏州河》里,周迅唱歌,娄烨拍,拍着拍着周迅就开始哭——不需要学习表演,周迅只要做自己,感受那些周迅会有的感受,就是最适合角色的表演方式。很多天赋型的女演员都是如此,那些让她们功成名就的角色并不是靠后天学习、锻炼,而是,当被导演找到的那一刻起,角色就像是为她们量身打造好了一样,只要做自己,就能完成一次酣畅淋漓的表演,周迅便是这样的存在。

《苏州河》所以在《大明宫词》里,周迅只要像她自己一样,开心时蹦蹦跳跳、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就能塑造好一个灵动的太平公主。而能获得这角色,仅仅是因为试戏时,导演李少红发现周迅演戏全凭感觉,“没有学院派教条的那一套”,小太平公主一角非她莫属——周迅的“感觉”,就是她的绝杀技。“下凡”2006年,32岁的周迅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为她带来影后桂冠的,是《如果·爱》里的孙纳一角。北漂的孙纳想当歌舞演员,最后也确实成了大明星,这几乎是照着周迅的人生轨迹设定好的。后来出演冯小刚《夜宴》的青女,周迅也说过,“戏里的情感,是我和青女共同经历的。”

《如果·爱》来源:@Feeling_Right之后的作品,不管是《画皮》《风声》,还是《李米的猜想》,周迅在表演上获得的认可,都与“灵气”“天赋”有关。依赖感觉就能演好戏,观众自然会认为她是有灵气的、有表演天分的。而被忽视的是,这条跟着感觉走出来的星光熠熠的路,是因为在那些年里,周迅总能遇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如果一直这样幸运地遇到与自己生命和情感体验相同的角色,周迅或许会在大众对她的固有认识里一直演下去,直到退休。只不过,现实的残酷之处在于,有灵气的女演员也是会衰老的。

“有人告诉我说,东方的女性就是这样的,不会变得成熟,不会变得艳丽,只会直接变老。”周迅也曾在采访里提到这一点。而国内的影视行业,基本只存在少女和母亲两种角色,仿佛一个女演员只要进入中年,就只能演谁的妈妈——行业还没有进化到能为正在衰老的女演员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好的剧本、有力量的角色的地步。现实情况如此,像周迅这样的天赋型、感受型女演员,少有能在大银幕里优雅地老去的机会,仙女也只能下凡。在2018年末《如懿传》开播,已经44岁的周迅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口碑争议。当观众毫不客气地讽刺她“装嫩”“出戏”“灵气全无”时,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不管一个多么明亮耀眼的女演员,只要变老,就可能一无所有,不止女演员,所有女性都在这样的环境下遭受过相同的恶意。周迅也是“受害者”。在采访中她提到,曾因为脸上的肉松弛、皱纹儿焦虑,也会因为观众的评价而伤心。在《朗读者》节目里,周迅也无奈过:“我们(和观众)都在一起那么多年了,你们用这样的话说我好吗?”

来源:豆瓣当然,周迅不会让自己陷在无能为力的焦虑里,她的决定是突破自己。不管是岩井俊二的《你好,之华》还是陈建斌的《第十一回》,周迅都在从原来适合自己的角色里挣脱,尝试不同的风格。在那时候的公开采访里,周迅说想要跟不同风格的导演面对面地碰触,想要去接触比较新的、以前没有碰过的东西。“想把我自己给破了。”综艺时代,演员坍缩尝试突破是周迅的主观意愿,只是在付出实际行动后,效果并不明显。近几年,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周迅,已经少有像当年一样风靡的口碑佳作了。直到登上《脱口秀大会》,惹来“没文化”“不接地气”的非议,周迅的形象似乎正在遭受第二次“坍塌”。她很少在公共场合输出观点,也没有很多女演员那样振聋发聩的、在互联网被频频截图转发的金句;公开报道里的周迅,即使和亲近的朋友一起,也不擅长用言语来示好和安慰对方。只不过,这种特质到了综艺和大众面前,变得行不通了。在周迅走红的年代,观众了解演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影视作品,作品里的形象和表演是怎样的,就会认为演员本身也是那样,周迅的“仙气”也是大众在自己的认知里自然形成的。但如今,互联网让遥远的“明星”近在咫尺,明星们在微博、小红书等诸多平台充分曝光,拍vlog、发照片,时时刻刻分享自己的生活——时刻暴露在大众审视之下的明星们,有的因为分享生活立住了人设,有的因为走出荧幕失去了滤镜。“演过”领笑员之后的周迅,显然是后者。当骂声袭来,还是有人会记得,在当年一场众星云集的盛典上,几位明星都在采访里“合时宜”地体面回答了问题,而周迅只是憨憨地笑着说:“好多人啊!”

如果这句话发生在《脱口秀大会》之后,或许还是会有网友评价:周迅怎么语言组织能力这么差,连一个完整的长句子都说不出来。但在这个话题的知乎问答区,有一位网友讲了个故事:“表演老师让大家演一只即将被导弹炸死的鸡。所有学生都绞尽脑汁地琢磨这只鸡的内心活动,背后都有深刻的理论支撑。只有马龙·白兰度在那啥也没演。别人问白兰度为什么不表演?白兰度回答,因为这是一只鸡,鸡什么都不知道。”1.《GQ报道》:和周迅一起堵在路上的两个小时2.《今日叉烧》:周迅影后无用武之地3.《十点人物志》:周迅,另一种天涯歌女4.《时尚先生》五月刊封面人物周迅:坦言想“破”自己

0 阅读:8

猫君爱叙说

简介:猫君影视,说电影,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