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400年的崛起,是因为没有进取心,靠活得长耗死对手

林风小木 2024-09-14 17:24:40

从小英王国变成大英帝国的过程中,不是什么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进取心,也不是英国领导人的英明神武,恰恰相反是因为手头紧缺,而不得不小心翼翼。

和今天人们的认识不同,英国在海外的殖民政策实际上相当保守。当时英国专注于开发荒凉的北美殖民地,而没有去进攻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

并非他们能够预料到这里日后会成为发达的美国,而是这里更加荒凉,缺少经济价值,是别人不关心的地方,英国人占领加拿大一百年了,还在猎水獭。

在当时欧洲人的心目中,能种植甘蔗的加勒比群岛才是真正富裕的地方,糖分是近代欧洲仅次于香料的硬通货,比水獭值钱多了。后期才在北美种植烟草,算是赚了点小钱。

不是英国不想抢啊,是英国真的没钱。

不要以为财政危机是今天英国的特色,实际上历史以来英国政府一直欠了一屁股债。

不是说英国没有钱啊,而是英国的议会里面,那些讨厌的议员每次都为征税问题吵翻天。为了征税问题,国王还跟议会开战了,最后是议会砍了国王的脑袋,从此国王再也不敢跟议会对着干。

没钱就没有海军,所以早期英国只能以授权海盗的形式,发展自己的海上力量。真正发展出英国自己的正规军事力量的,还得靠护国公克伦威尔。

虽然克伦威尔建设了一支正规军事力量,但是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还是缺钱。大部分时间英国只能在海上自保,陆地上主要依赖盟友作战。所谓大陆平衡政策,并非出自哪个英明政治家,而是缺钱给闹的。

同样是岛国,日本议会就起不到限制军费的功能,他们的大陆政策就变成了向大陆进军。英国则是完全不同,这使得英国陆军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不过好处是英国的耐力特别强,因为平时收税比较少,民间的财富比较多,战争的持久力更强。

法国西班牙的中央集权制,虽然能动员更多的军事资源,但只要他们不能登陆英国本岛,就总有财政破产的一天,打着打着就没钱了。

在和法国的长期战争中,军费有限的英国虽然进攻能力虽然不足,但防守法国的海外攻势是绰绰有余。

英法冲突通常的方式是,法国主动进攻,大有进展;英国节节龟缩,还有盈余。法国在即将大胜之时,忽然发现粮草中断,前功尽弃。

在漫长的战争中,每每几乎要大胜的法国人就会被法国召回国内,英国人则趁机反击,端掉了法国的出发阵地。如此反复,英国赢到了最后,甚至在相对无意之中,排挤了法国的竞争,征服了整个印度。

因为议会总是挤牙膏,每当战争危急的时候就拨一点军费,当战争不紧急的时候又变成铁公鸡。

所以英国政府喜欢息事宁人将战争冲突限制于一定限度之内,而着眼于制度在经济开发上的竞争和远洋商业利益的优势上。

当打赢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只谋求一个小岛做船队补充淡水之用,让大清君臣们都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种保守的财政政策,英国因而避免了与法西这样的中央集权国家,作政治资源总动员的比赛,而在漫长的和平竞争中节节胜出。

当慢慢耗死竞争对手的时候,英国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世界的霸主——日不落帝国。

1 阅读:9

林风小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