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伏到立秋,睡前坚持这个养人的习惯,湿气没了、睡眠更足了!

建议大微啊 2024-07-28 23:25:15

不知不觉,时令已是小暑,近期,我国多地受到降水影响,空气中湿气弥漫,洪涝也常有发生, 这个时候应该注意祛湿了。 夏 天,这4种人总有祛不完的湿 1.想太多的人 用脑损耗精气,供应到脾胃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生湿。 2.睡得晚的人 刷手机 、看电视 、加班或者吃宵夜,都是需要气血来运转的事情。要有气血就需要脾加班,脾干不动了,就容易生湿。 3.对吃没有觉知的人 很多时候的吃不是因为饿,有时因为空虚,有些是由于重口味的刺激。超出消化能力的食物垃圾,就生湿了。 4.总是睡前洗头的人 睡前阳气比较弱,洗头后即使吹干也会有部分水分残留在头皮,水汽没有完全蒸发汽化掉,就容易积累成湿。 避湿气 ,记住3件事 1.晒太阳 晒太阳是免费的补阳方法,机体阳气充足,则湿邪等邪气很难侵犯人体。平时应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坚持晒太阳, 每次晒30分钟左右即可。 2.运动 适当的运动如跑步、健走、球类运动、瑜伽、太极等,都有助促进气血循环,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从汗液、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 3.饮食 饮食上也应健脾祛湿兼清热,适当多食用祛湿利水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山药等。同时,注意气候湿热交加,易导致食物霉变,若发现霉变食物应立即销毁,不要食用。 祛湿气,睡前做这1件事 这件事就是——泡脚。 人们常说一句话:“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可见泡脚的保健作用很好。 尤其是现代社会,空调被大量使用,再加上人们普遍爱吃凉的食物,所以体内多寒湿,通过泡脚,可以加速体内排除寒湿。 ▶寒湿的人怎么泡? 1.初级版泡脚方 夏季泡脚时,若能用中药藿香煎汁,祛除暑湿的效果更佳。 藿香泡脚方 建议取藿香30-50克,加清水2000毫升,用武火煎煮40分钟后,再用文火煎至1000毫升;取汁后再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 将两份药汁合并放在盆中,浸泡双足,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在浸洗过程同时进行足部按摩。 2.升级版泡脚方 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有不同的适应证,泡脚方也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请有临床经验的中医生开具足浴的中药处方。 下面这个泡脚方, 对高血压、失眠、风湿、类风湿、颈腰椎病、脾胃疾病、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以阳虚为主的各种病症 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特别是祛除夏季暑湿的效果很好,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驱寒泡脚方 取桃仁15克、红花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伸筋草15 克、透骨草15克、地龙30克、鸡血藤30克、附子10克、细辛10克、威灵仙30克,加水3000-3500毫升,煎煮30分钟。 待温度稍降后即可将脚放入盆中浸泡,药水温度一定不要过高,以免烫伤。 泡脚时药水一定要没过人的踝关节。 浸泡时间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宜 ,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适宜;寒凉患者如不出汗,可适当饮用一些温水促进排汗。 泡脚后一定要饮用150-200毫升的温开水 ,以促进人体代谢。 ▶湿热的人怎么泡? 湿热的人舌头红,舌苔黄腻;大便黏马桶,小便黄赤;皮肤易痤疮,发红、脓疱;口干口臭,汗味大、体味大。 有这些表现的人不能使用祛寒湿的方子泡脚,下面这个方子温和不寒凉,既能祛湿热又能护脾胃,一周泡3次左右。 清湿热泡脚方 取薏苡仁20克、藿香10克、茯苓10克、竹茹15克,煎汤后晾至温水,即可泡洗。 泡脚注意 泡脚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一是 饭后不能立即足浴,以免影响消化。 二是 足浴时室内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精神要放松。 三是 泡脚的水温要保持温热,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适,太热会烫伤皮肤,尤其是糖尿病人,浸泡水温更不宜太高。 四是 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患者如果要使用泡脚方,需提前向专业的医生咨询。如果在辨证不清的情况下自行使用泡脚方,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等情况出现。 此外, 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

特约审稿:陈贵友

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丽江市中医医院肛肠皮肤科主任。第八届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云南省第五批中医药师带徒工作继承人,师从丽江名医王碧波学习中医内科。2006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现云南中医药大学),后一直在丽江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主攻中医肛肠专业。2017年担任丽江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2019年作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用中医药为群众服务。2022年年底,取得中医肛肠副主任医师资格。2023年,丽江市中医医院建成营业,调入丽江市中医医院工作。2018年申请科研项目“改良混合外切内扎术治疗环状血栓性混合痔的临床研究”获得省教育厅立项并顺利完成结题。发表论文《改良外切内扎术治疗环状血栓性混合痔的临床研究》《复方角菜酸酯乳膏配合中药坐浴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的研究》《自拟中药方治疗非器质性失眠临床观察》《胃痛证型分布规律探讨》。

擅长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环状痔等各类型的痔疮,肛瘘、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复杂性多间隙脓肿,肛裂,肛门息肉,肛门湿疹,肛门瘙痒症,肛旁囊肿,便秘,慢性结肠炎等肛肠科常见疾病。对中医辨治感冒、咳嗽、消化不良、胃脘疼痛、腹泻、头痛、失眠、眩晕、慢性鼻炎、咽炎等内科常见疾病有丰富的经验。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养生中国, 由 云南中医 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 丨吴明蕾

0 阅读:2

建议大微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