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件插曲传回到国内后,竟然有一大批人喊着丢人,甚至还有人表示“这就是有些人喊着取消英语的后果”,这是为何呢?
这两天,一段“中国游客在沙特机场大喊‘Go back to China’”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非常热烈的讨论。
事情还要从国庆期间的10月6日凌晨说起,在沙特利雅得国际机场,一群本应该坐上返回北京飞机的中国游客,却因为航班延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焦虑地等待着登机通知。
本来是凌晨2点的航班,先是晚了2小时,后来又说要再等10小时,等飞机起飞也要到下午两点了,这也就是说,游客需要在机场等上14个小时以上。
可没想到已经等得又累又烦躁的游客,再次接到航班继续延误的消息,第二天凌晨2点才能起飞,整整24个小时,任凭游客有再好的耐心都要被消耗殆尽了。
再加上机场一直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安排,大家只能在冷冰冰的候机大厅里干等着,又饿又冷,所以经过了24小时的忍耐的旅客们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当有人高喊“Go back to China”的时候,其中国游客也跟着喊了起来,想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敦促航空公司尽快解决问题。
但这句看似非常常见的英语,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因为用我们中国人常用的方法,“Go back to China”这句话直接翻译就是“回中国”,没有一点毛病。
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国外,这句话却带有很强的歧视色彩,意思就和“滚回中国”差不多。
试想一下,一群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在国外机场高喊“滚回中国”,这画面该有多么滑稽和讽刺。
这段视频在这两天火遍全网之后,很多网友都觉得这就是大家不好好学习英语的后果,我想他们是想表达 We want to go back to China,因英文没学好,结果就喊成了go back to China。
甚至还有很多网友调侃,可能有很多沙特人这辈子学会的第一句中文,就是“中国人狠起来连自己都骂。”
“Go back to China”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它被放在了错误的语境中。
在中国文化中,这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希望的词语,代表着团圆、安全和归属感,但在西方文化中,“go back”则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驱逐和排斥,带有明显的敌意和攻击性。
所以当中国旅客在国外机场用“Go back to China”表达“回家”的愿望时,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听来,就会理解成一种带有歧视意味的攻击性言论,从而引发误解和反感。
但其实造成这场像笑话一样离谱的闹剧,“罪魁祸首”正是“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是中国人根据中文语法和思维习惯,将英文单词进行简单拼凑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
我们从小学习的“How are you?”意思就是你怎么样?
但这句英语在近两年竟然被中国人玩出了新花样,大家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就是“怎么是你?”“How old are you?”也被玩成了“怎么老是你?”
还有各种“we to who and who?(咱俩谁跟谁?)、“You me you me(彼此彼此)”等各种中式英语。
这可比规规矩矩的英语要简单直接、接地气得多,只不过这种中式英语,在日常生活或者讲笑话调侃的时候能用到,但在正式场合,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却很容易闹出笑话。
就像这次沙特机场事件,旅客们想表达的其实是“我们要回家”,但在“中式英语”的“加持”下,却变成了“滚回中国”,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尴尬的能找个洞钻进去。
而“中式英语”的背后,是国人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只注重语法和词汇,忽视了文化和语境。
很多人都觉得只要单词量够大,语法掌握得够好,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实际上,语言学习从来都不仅仅是学习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运用语言,如何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情感和文化。
就拿这次沙特机场事件来说,如果旅客们能够换一种更地道、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We want to go home”,或许就能避免这场误会。
语言就像一座桥,能让不同的文化和人心连接起来,而“中式英语”就像一座“危桥”,它或许能让我们勉强到达彼岸,但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摆脱“中式英语”的困扰,让世界听到我们真实的声音?
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要跳出语法和词汇的“舒适区”,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学习如何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得了解它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因为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多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学会用对方容易懂的方式交流。
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自信,敢于表达,不要害怕犯错,也不要因为害怕说错而不敢开口,语言是用来沟通的,只有多练多用,才能真正掌握。
虽然我们旅客因为中外语法或者文化差异的原因,在沙特机场闹出了笑话,但是这种敢于在国外维护自己权益,没有因为是外国机场就妥协的行为还是值得称赞的。
所以英语还是要学的,网上总说什么取消英语教育万万不可取,这种笑话闹一次两次就够了,次数多的话真的会影响我们的形象。
参考资料
津云 2024年10月14日 中国游客高喊“Go back to China”引热议 该英文口号一般为歧视性用语亲历者:那个语境下是可以理解的 为“维护合法权利”的同胞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