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为天下贵?道为万物之奥?为什么道对众生一视同仁?

人之书 2024-07-23 19:51:45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这是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原文。本章主要论述了道的价值,以及为什么道为天下贵?

对于人生、对于天下、对于命运,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把握它们?而有的人却完全无法把握它们呢?

究其根源就在于:人们正在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人正在做着对自己命运很重要的事情,而有的人却一直在做着对自己命运无关紧要的事情。

假如一个人总是做着对自己命运无关紧要的事情,最终便只能被命运所裹挟。

什么事情才是命运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呢?

答案就是:道。

什么是道呢?

对于人们来说,那些极为紧要的事情,就都是道。比如,学习很重要、事业很重要、家庭很重要、财富很重要、内心的愉悦自在也很重要。

只要对人们很重要的事情,就都是道。谁能把握道,谁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乃至于天下的命运。

大道三千,小道亿万。相比较而言,大道比小道更深奥、更重要、更难解。把握大道的人,更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乃至于天下的命运。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对于天下来说,足食、足兵、民信之,都是道,都是对天下很重要的事。三者相较而言,民信之更重要,所以民信之是大道,足食、足兵是小道。

所以,孔子才会说,在三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可以去食、去兵,却不可以舍弃民信之。

道有大小之分,也有重要不重要之分,也有深奥不深奥之分。大小、轻重、浅奥,它们本质上都是一回事,都是在讲一个基本的事实——道是分层的。

有些人为什么无法真正的得道?那就是因为他们无法区分“道”的大小深奥程度。他们不知轻重缓急,又总是本末倒置,即使他们再聪明,又如何能够算得上得道呢?

有些人只是窥得了万物浅层的一部分小道,就固执的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得道了,完全不知道谦虚、谨慎、反思为何物,这无疑就断送了自己继续探索更深层大道的机会。

道无处不在,道井然有序,道层次分明。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而二,二而三……乃至于万物,都是道,都是不同层次的道。

你不能说,道一、道二是道,道三、乃至于万物就不是道了。

道生万物,万物皆道,它们只是大小有别、深浅有别罢了。

“道者万物之奥”。意思就是说:大道是万物最深奥、最重要的所在,道是世间最重要的东西。

道者万物之奥,其实就是指道生万物。

正因为“道生万物”,“道”才能成为万物之奥。也只有“道”才有资格被称之为万物最重要的所在。一切事物的好坏臧否、生死存亡,皆离不了道。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其实就是指:道者万物之奥,道者善人之宝,道者不善人之所保。

大道不仅是万物最深奥的内里,也是善人最大的宝藏与财富,也是不善人保持和护佑自己的最大保障。

什么是善人?什么是不善人?

假如善人是指好人,不善人就是指坏人;假如善人是指聪明人,不善人就是指愚笨而平凡的人;假如善人是指高贵的人,不善人就是指贫贱的人。

人之所善,可以指心善,也可以指行为善、智力善、财力善、伎巧善等。

假如把善字仅仅理解为善良就有些狭隘了。善人既包括善良的人,也包括有所擅长的人,还包括在某些方面表现良好的人。

无论善人还是不善人,都离不开道,都离不开大道的保佑和护持。

善人需要从道中发掘宝藏,不善人也需要从道中寻求护持。也就是说:善人无道,就无法兴盛;不善人无道,就会走向灭亡。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意思就是说:美丽的言辞与话语,可以赢得他人的尊敬与夸赞;美好的行为与行动,可以扩充自己的人脉,增加自己的朋友,最终就可以吸引他人加入自己的行动行列。

人之不善,是指:人之不善言、不善行,也就是没有美言、没有美行。美行者,高调;没有美行者,默默无闻。

美言美行可以市尊,可以加人。那些没有美言美行的人呢?难道他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难道他们就没有生存的意义了吗?难道他们就应该被天下舍弃或者唾弃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大道对于世间万物一视同仁。它既不会主动亲近美言美行之人,也不会远离舍弃默默无闻、不善言辞之人。拥有亲疏贵贱观念者,只是人类自己而已。人的私心杂念又岂能凌驾于大道之上。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在远古时代,古人竖立起一个天子的形象,以作为全体人类共同的精神领袖;又设置起三公制度,用以管理协调天下人;从此之后,人类才开始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并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立天子,置三公”的核心价值,是竖立起精神领袖、协调好天下人,团结一致向前进。

假如人们对这种制度的理解,被曲解成了“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奢华的献礼仪式,退化成了只注重其表面的华丽形式,而失去了其造福天下的精神内涵,那么这种制度便必然走上了歧路。

“立天子,置三公”的核心价值,不是表面的奢华、铺张、浪费的诸多形式,而是对众生一视同仁的精神内涵。

这种一视同仁的精神内涵,其实就是道,就是万物之奥;就是美言者市尊、美行者加人,没有美言美行者也一样不会被抛弃、不会被区别对待、不会低人一等。

因此,人间的一切制度,与其去重视那些奢华的外在形式,不如重视道,不如重视其一视同仁的精神内涵。

这种精神内涵,其实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内涵是一样的。

天地与圣人之所以不仁,不是为了作恶和毁灭,而是为了一视同仁。

“不如坐进此道”,意思就是:以己身合道,让己心存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古人为什么要遵道呢?古人把道当作最重要事情的理由是什么呢?古人之所以把道当作最尊贵东西的原因依据是什么呢?

古人之所以遵道,不是因为人们只要依道而行,就能有求必应,就能有求必有所得;也不是因为人们只要依道而行,就能有罪以免,就能即使犯了罪过和过错,也能改正和免去处罚。

古人之所以遵道,不是因为“道”可以求以得,也不是因为“道”可以有罪可免,而是因为“道”本身就是天地间最尊贵、最重要的东西啊!

道者万物之奥,道者天下之贵,宇宙天地万物皆是以道为生、以道为食。大道对于宇宙天地万物而言,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无有亲疏远近。

道德经本章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说:道为天下贵,道为万物之奥,道对众生一视同仁,道是天下间最重要的东西。

2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