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揭示了行业深寒,两者合计最高亏损或达67.8亿元,敲响市场警钟。
文 /《汽车人》张恒
近日,中国锂产业的两大支柱——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相继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双双由盈转亏。
天齐锂业预计上半年亏损48.8亿至55.3亿元,与去年同一时期64.5亿元的盈利形成强烈反差。
赣锋锂业则预计亏损7.6亿至12.5亿元,而去年则是盈利58.5亿元。
两家公司合计最高亏损可能达到67.8亿元,凸显行业寒冬。
分季观察,天齐锂业二季度预计亏损9.8亿至16.3亿元,相比第一季度38.9亿元的巨额亏损,已有明显收窄;赣锋锂业二季度预计亏损3.2亿至8.1亿元,经调整后实现了0.5亿至1.5亿元的小幅盈利,显现一定的经营调整成效。
业绩滑坡的主因,两家公司均明确指向了锂产品价格的显著下跌。天齐锂业直指市场波动导致销售价格断崖式下滑,锂产品毛利润骤减。赣锋锂业则归咎于行业周期性衰退,锂盐和锂电池产品价格持续下探,尽管销量有所上升,但难挽业绩颓势。
此轮业绩下滑现象广泛存在于行业内,盐湖股份、融捷股份、中矿资源等多家企业均预报上半年净利润大幅度减少。受供需关系失衡拖累,国内锂化工品价格大幅跳水,标志性产品碳酸锂价格自年初至今已下跌超过七成,目前稳定在9万元/吨左右低位徘徊。
除了锂产品价格下滑,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的海外投资亦遭遇波折。赣锋锂业因持有的澳大利亚锂矿商PLS股价下滑,蒙受公允价值变动的重大损失。天齐锂业则受到子公司泰利森锂精矿定价机制与产品销售周期不匹配的影响,加之其联营公司SQM的税务争议导致的巨额税负,进一步削减了净利润。
更为复杂的是,两家公司的海外投资还陷入了资源“国有化”争议。天齐锂业关联的SQM与智利政府的合作协议预示着未来大部分利润将归智利所有;而赣锋锂业在墨西哥的锂矿项目遭遇矿权撤销,已诉诸国际仲裁。这些海外挑战无疑给两家企业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展望锂业未来,多家机构表达了审慎的预期。《汽车人》认为,锂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引发的巨额亏损,不仅反映了行业周期性的波动,也预示着新能源车市场的潜在变局和更广泛的产业链震荡。
首先,对车企而言,那些先前在锂价高点大举投资锂矿资源的汽车制造商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锂价的急剧下滑对其构成了重大的财务冲击,导致资产价值缩水及预期投资回报率下滑,不得不应对市场逆转所带来的资产贬值压力。
另一方面,这一市场变化也为专注于电池技术研发的汽车企业提供了新的契机。锂价走低减轻了电池成本负担,使得这些企业在经济上更游刃有余地投入到自主研发和生产高效能电池的技术革新之中。因此,锂价的下调反而成为了激励部分企业加速技术迭代,追求自给自足电池生产能力的催化剂。
其次,必须承认的是,新能源车市场的需求疲软是锂产业衰退的重要因素。尽管电动车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但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未能跟上预期。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加上经济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需求出现降低。这种需求的疲软反过来加剧了锂产品价格的下滑,形成了恶性循环。
再次,全球地缘政治和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锂产业的风险。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的海外投资问题,反映了全球资源争夺战中的复杂性。锂资源“国有化”争议、矿权撤销等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财务表现,也增加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国际投资风险,确保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成为锂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锂产品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单一的电动车市场到储能、电子产品等多领域的拓展,锂产业需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锂产品的回收利用率,降低对原生矿的依赖,也是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