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在安徽泾县8万余重兵将9千余名新四军重重

莲蓉简史 2023-02-14 19:58:11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在安徽泾县8万余重兵将9千余名新四军重重围住。双方激战七天七夜,数千将士血染疆场。 战斗打响后,时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在指挥作战时身负重伤。他躺在树丛中,浑身血肉模糊,已经无法行走。袁国平睁大眼睛,对卫士连副连长李李甫说:“这些战士都是革命的种子,赶快突围,把他们带出去!” 战士们不忍心丢下他不管,于是就砍掉树枝做了个简易的担架,抬着他突围。大约在凌晨五点钟左右,众人赶到了青弋江章家渡。 正在渡河时,敌军却发现了他们,密集的子弹朝他们打来,抬着袁国平的战士们一个个倒下,袁国平掉入了江中。 机枪扫射过后,顽强的战士们前仆后继,又将袁国平抬起,不顾生命危险将他抬到了河对岸。此时原本100多人的部队只剩下了三十四人。 此时的袁国平已经陷入了昏迷,战士们围在他身边喊了半天,他才缓缓苏醒过来,将一本笔记本和七块大洋交给了李甫,他断断续续地说:“你们赶快突围,不要管我了,否则一个都出不去。这是党费,请替我向组织汇报。” 就在众人泣不成声的时候,袁国平悄悄地摸出了随身携带的勃朗宁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战士们都震惊了,他们没有想到袁主任为了不拖累大家,用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战士们清楚地记得,就在几天之前,面对反动派大军的围堵,袁主任还鼓励大家要冲出去,并告诉战士们:“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如果我们有100颗子弹,99发要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绝不当俘虏!” 在最后的关头,袁国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誓言。 袁国平,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军长征。担任过红军教导师师长兼政委,牺牲前是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是真正的革命军人,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只能将13岁的大女儿送给别人做了童养媳,小女儿在2岁时因为贫病无医,无法顾及而去世。 儿子袁振威出生仅8个月,就被送回了湖南老家。由于生活贫困,袁振威后来一度靠着双目失明的奶奶讨饭度日,直到长大成人。 为了不连累部下,不当俘虏,对自己开了枪,袁国平算是第一人。

0 阅读:6
莲蓉简史

莲蓉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