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我在读一本《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这本书重点介绍了朱元璋、朱棣、海瑞、魏忠贤、吴三桂、郑成功七个人。
在写朱元璋的这一部分里,其中用较大的篇幅,讲了朱元璋是如何反腐败的。可以说,他对贪官的痛恨和对贪污腐败的惩罚力度,没有第二个人能比。朱元璋登基后制定了详细的反腐败规定
朱元璋出生在贫雇农家庭里,小时候饱受官僚、地主阶级的欺压,他老爹死后,连一块掩埋尸体的巴掌大的土地都没有。
他跟随别人造反,并且逐渐成长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他掌管明朝天下之后,怎样治国理政,就是他面临的大问题。
他出身农民,吃苦最多,最了解底层民众受欺压、过着暗无天日的牛马生活。因此,十分痛恨地主和贪官污吏。
登基后,朱元璋亲自制定了一系列反贪污、反腐败的规章制度。他对贪官的惩罚,十分严厉。
他规定,凡贪污60两白银的官吏,就是大贪官。要把他剥皮,皮里面填充稻草,做成“贪官标本”,摆在衙门前面示众。贪污60两剥皮制成标本
按说,这一规定已经十分残酷,但他并没有就此为止。为了杜绝贪污,朱元璋后来又公布了更加极端的政策措施:“今后犯脏的,不分轻重都杀”。
朱元璋对贪官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他规定,凡有贪污案件,一定要层层追查,顺藤摸瓜,直到全部弄清案情,将贪污分子一网打尽为止。
从洪武四年,到洪武八年,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好几次轰轰烈烈的反腐败运动,仅错杀、冤杀的官员就有十来万人。
只要贪污,无论多少都杀
严厉的反腐败政策,使绝大部分官员都受到罢官、判刑、充军、杀头等不同程度的惩处。从明朝开朝的洪武元年(1368年)到洪武十九年(1386年),没有一个官员做满任期,还没有等到考核,就受到了贬黜或杀头。
朱元璋没有想到或者他不愿意想到的是,
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不是他的惩治贪污的措施不够严厉,而是贪污渎职文化过于根深蒂固。因为对权力缺乏制约,腐败机会遍地都是。想让官员不贪,几乎就像“饿犬护肉”“渴马守水”一样不现实。事实上几千年来,各个封建朝代,贪污和灰色收入一直是官员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反腐败教材
为了彻底消灭腐败现象,朱元璋还想到对官员进行思想教育,发动人民群众对官员进行监督、举报等等,奈何都没有收到他想要的那种廉政、勤政的局面。
朱元璋自己起早贪黑,不近酒色,一心一意地治理国家,虽然他在世时,通过极大的努力,贪污腐败现象得到了短时间的抑制,然而却积蓄了巨大的反弹能量。
朱元璋剧照
在他死后,贪污腐败又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愈演愈烈。明朝中后期,各级官吏贪污腐败到了疯狂和无耻的状态。最终毁掉了大明王朝。如果要评选哪个王朝最腐败,明朝一定名列前茅。
明朝如此,清朝怎么样呢?也一样!大家都知道,和珅个人资产超过嘉靖朝一年的收入,堪称富可敌国,不都是贪污得来的吗?
由此看来,治理贪污不可不抓,但也不可能三天两早晨就能根除。我以为,共产主义有多远,贪官彻底消失就有多远。
规定,凡贪污超过工资就没收家产,贪污超过一定数额就死刑没收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