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炮弹炸不响,到底是不是因为灌沙子惹的祸?

一寸旧时光 2022-10-04 02:22:16

甲午中日海战的失败,最终也导致清政府举国之力购买的战舰全军覆没。北洋水师就此消失,我国丧失了一切制海权。并且在这之后我国还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列岛以及辽东半岛,赔偿日本三亿两白银。那么在甲午海战是怎么打响的?甲午海战期间为什么北洋水师要往炮弹中灌沙子呢?

甲午海战的历史背景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高度发达,日本本土的资源已经不再能满足日本扩张的需要。于是日本迅速制定了“大陆计划”,这份大陆计划的野心堪称是古今罕有。日本的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省,第二步是吞并朝鲜半岛,并且以此为前哨基地,占领我国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最后一步便是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占领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亚洲。

1872年日本侵吞我国台湾省,并且向清政府索赔50万两白银。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只能从台湾省撤军。1879年日本完全侵吞琉球群岛,并且改名为日本冲绳县。

1890年日本爆发了经济危机,日本对扩张的需求已经上升到了极致。日本也提出“主权线”和“利益线”的说法,“主权线”是日本本土,而“利益线”是朝鲜地区,并且制定了必须武力保卫“利益线”的计划。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国内局势动荡不稳。日本趁机以保护朝鲜人民为理由,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朝鲜半壁江山沦陷。日本这种行为一是为了侵吞朝鲜,二是为了能试探大清国的底线。朝鲜半岛是我国东北地区天然的战略屏障,可以为我国创造足够的战略纵深,日本想进攻东北只能先在朝鲜半岛站稳脚跟。

朝鲜东学党起义

在这之后清军在朝鲜本土开始与日军作战,但奈何部队装备落后还疏于训练。平壤很快被日军占领,清军只得奔逃回鸭绿江边。

前线战事的胜利让日本更加有信心,随后日本发动了黄海海战,清军和日军都派出了十二艘战舰进行战斗。清军除了“镇远舰”和“定远舰”两艘军舰整体性能强大以外,其余舰船和日本舰队难以相提并论,无论是航速还是火炮都相差甚远,当时海战常用的速射炮更是一门都没有。

从军舰的设计和建造上来看,定远舰和镇远舰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强大战舰,但是这样出彩的战舰在腐朽的清政府手中却硬是发挥不出一点威力。

在战争中,我国的定远舰竟然因为年久失修导致主炮起火,这场战斗最终的结局是北洋水师失利。全部舰队撤回威海港口内,日军取得了全面的黄海制海权。

这之后的日军更是海陆军齐进,占领了我国东北的丹东、岫岩、旅顺等地。没多久就成功登陆威海卫,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剩余的战舰全部被日军掳走。

为什么北洋水师要往炮弹中灌沙子

近代海战中所用的炮弹共有两种,开炮后落到敌军船上利用爆炸杀伤敌军的称之为“开花弹”,攻击舰船并且损伤舰体装甲,击沉敌舰的被称为“实心弹”,也就是穿甲弹。

而北洋水师向炮弹中灌沙子的正是这种实心弹,当时清政府军力孱弱。军费更是被慈禧太后用来享乐而一压再压。北洋水师买不起大量的开花弹只好用实心弹代替。在海战中实心弹的实用性远不及开花弹,只有攻击敌军舰队水线以下的部位才能让敌舰进水。日军的军舰技术普遍比我国好,想近身并且打中实心弹是难上加难。

当时的西方国家炮弹命中率也仅仅有百分之三到四,这种命中率下北洋水师更不可能用得起开花弹,所以只能用实心弹来填补空缺。定远舰和镇远舰这两艘庞然大物加在一起也只有217发开花弹,按平均命中率来算的话这些炮弹能打中的连20发都不到。

但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北洋水师创造了一个奇迹,将开花弹的命中率足足达到了百分之十一,这在世界海战上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命中率。只不过弹药不足的北洋水师依旧没有对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杀伤。

所以说,炮弹里灌沙子并不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这是一种十分正确的制造实心弹的方法。实心弹顾名思义,它的内部必然是实心的,具有填充物的。最早的实心弹填充物是火药,但是火药在实心弹撞击后产生的爆炸会让实心弹解体,从而失去打击装甲的能力。并且日本当时的装甲技术也并不会被这种爆炸而伤。

故此后来实心弹的内部填充物改为了碎石或者沙子,这样的方法既能给实心弹提供足够的重量从而产生更大的杀伤力和稳定的飞行轨迹,又能提供足够的穿甲能力,还能节约成本。而炮弹打不响这一说法纯粹是因为北洋水师的开花弹实在太少,如果当时北洋水师弹药充沛,也许甲午海战就是另一种结果了。

解放军曾经使用过的一种开花弹

0 阅读:187
评论列表
  • 2022-10-29 12:19

    耻辱啊。清朝的腐朽一个个的都跟些小孩的智商能行吗?甲午海战被日本吊着打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并不是装备比日本差是这些清朝的官员慈禧什么的智商跟小孩过家家一样以自己的利益为主把所有的钱财都过生日自己挥霍,人民的死与活根本不管只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清朝不亡都没天理。

一寸旧时光

简介: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