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黄炎培先生复游泰山,感叹泰山之壮观。因没有携带摄影设备而惋惜。当时他的一位好友恰巧在近期拍摄了数十张泰山景色照片,让其鉴赏。黄先生给该组照片写了一篇续并将照片发表。
并言
岁癸丑春,游黄山庐山,各摄影若干片。秋,复游泰山,战云扰扰中,未获摄影器,既归,友人出所摄泰山影片数十,以余纔洗眼云水中,所得较新且确,命为编次,且加题焉。
泰山山脉,自辽东渡海而来,其说发自清圣祖,虽意在尊满州,然后之谈地理者,亦未有以难之。域中有五岳,而泰山为之长,此蓋上古神权时代,天子行巡方之典,就其畺索,因其便利。指一二名山大川,为燔柴瘞玉之举。所谓因巡狩而祭告举,巡狩为主而祭从之,青兖徐杨诸州,以泰山为最高,故望祭及焉,实则论今日域中,若泰山者,正不敢谓足压倒一切,然而泰山泰山,固已深中于一般妇孺之心理。凡欲状其人或其物之尊崇有势力可依托者,莫不资泰山为罕譬,则亦山之有幸有不幸也。
论山景,其秀不如匡庐,奇不如黄山,然而浑厚磅礴,气象万千,一时亦未有以伦比,聶剑光道里记,谓泰山结体,惟鲁颂岩岩一语,足以尽之,良信,若后石坞者,万松如海,幽秀苍寒,大足以移我情矣,其高,则明张五典以竿实测得三千六百八十三尺四寸。视庐山四千五百尺,黄山七千尺,不无逊色。泰山赖历代君主之权利,以人功制胜天然,就其正南筑为辇道,石阶层叠,稳固修平,虽擿埴冥行,可以造极。一路坊表碑碣,亭台寺观,随在足以流连歇息,登山有轿,俗名扒山虎,二圆不等。山顶寒甚,中秋夜步,已御大裘。他时可想,岱庙有汉柏,有唐槐,有大殿画壁,皆稀世宝物,不可不观,敢述所经,以告读者。
黄炎培
百年前的泰山,树木较少,都被砍伐殆尽
现在的泰山,郁郁葱葱植被繁茂
旁边的古树,摇摇欲倒
那棵古树已经不在了,新建的建筑物道路,占满两边
当时的一天门,白鹤泉显得是那么的破败
一天门的五大夫松没有变,但周边的景物都变了,白鹤泉也被现代建筑物所代替
万仙楼前,一个游人正在行走
现在的万仙楼前面已经成一篇广场
黑白照片中的水帘洞和经石峪,显示不出景色的俊俏
现在的水帘洞、经石峪整洁多了
远处的廻马岭
没有同角度的照片
御帐坪,没找到同角度的照片
无字碑没变什么样子 ,围栏已经被锁淹没
观日峰、观云海
孙仙人,泥首人身,手足骨俱露洞外,现在已不知所踪
洗鹤湾
不知道还是不是那棵树
后石坞
风貌都变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树
岱庙中线,以前两边都是古柏
现在光秃秃的,没有以前幽深庄重的感觉了
岱庙表门和大殿
除了有颜色,变化不大
汉柏和唐槐
汉柏一百多年了,几乎没有变化。唐槐由长出了新枝丫。
图片对比不易,请大家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