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国土虽小为何打遍东亚和太平洋?强大军力从何而来

言话古今 2024-10-05 10:48:5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竟然能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侵占东亚及太平洋诸多地区,其背后的军工生产能力令人惊叹。

从最初的仰赖外购,到逐步建立自主的军工体系,再到发动全面战争,日本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军事实力的跃升,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军事强国?

日本军事实力背后的工业基础发展,深刻揭示他们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疯狂扩张行径,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故事。

明治维新与军事崛起

元明之前日本都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岛国,但在明朝中后期日本在海上的行为越来越猖獗,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军事实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大航海不仅给美洲带去科技,同样也为亚洲诸多国家带来发展,154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日本的军事进程。当时,葡萄牙商船在日本的种子岛靠岸,带来欧洲的火绳枪技术。

日本武士们对这种新奇的武器充满好奇,经过学习和研究迅速掌握了制造技术,并在短时间内开始大量生产,此举为日本未来的军事崛起奠定基础。

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为何他敢这样做呢?主要就是因为16万大军基本都配备先进的火绳枪,使得日本的军事力量在东亚地区显得尤为突出,一个小小的朝鲜怎么可能是对手。

这一次军事变革只能说是小范围提升日本的实力,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拉开帷幕,这场变革才算是彻底改变日本的命运。

新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废除封建制度、引入西方技术和思想,与此同时日本的军事现代化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加速。

明治天皇和他麾下的幕僚更是意识到,想要在列强环伺的世界中立足,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在完整的军工体系上面。

经过几年的发展,日军具备一套先进的军工体系和军事制度,还在1880年成功研制出第一款国产制式武器,这款步枪虽然不如同期的欧美,但它的出现却标志着日本军事工业的正式起步。

日本不仅学会制造现代化武器,还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人的野心都是无限的,同时期的日本要强于清朝,一场侵华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凭借其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迅速击败清朝。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再次展示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成功击败沙皇俄国。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巩固日本在东亚的地位,也进一步验证其军事现代化的成果,并通过不断的战争实践逐渐完善其军事体系,奠定在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

总的来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不仅在军事上取得巨大的进步,工业化也在迅速推进,日本的工业基础逐渐完善,尤其是在钢铁、机械制造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1937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美元,远远超过中国的13亿6千万美元,其中政府的军费拨款占财政预算的50%,为日本的大规模军事扩张提供有力的保障。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已经具备年产作战飞机1580架、坦克装甲车330辆、大口径火炮744门、军用汽车9500辆的生产能力。

这些庞大的生产能力,保证了日本军队在战争初期能够自给自足,维持大规模作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让人产生一个疑问,尽管日本在工业和军事上取得显著成就,但资源匮乏是他们避不开的难题,这些强大的军力亦或者着支撑军事发展的钱、物资从何而来呢?

军工生产能力快速提升的根源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两场战争,第一战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除全军覆没外,清政府还赔付日军巨额战争赔款。

《马关条约》记载,清朝一共赔偿两亿三千万两白银,是白银而不是美元,在那个年代的购买力无法估量,这些钱绝大部分被用于发展教育和军事工业。

等于说战争的胜利和丰厚的赔偿,为日本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这些钱还是清政府“资助”对手的。

日俄战争时期,虽然最后以沙俄失败而告终,可当日本向沙俄索要赔款时,对方却死活都不给,简而言之就一句话“我可以败,但就是不给钱,不行咱们就继续打。”

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日本国小民寡支撑不起长时间的战争,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与沙俄商量如何来分割我国,从我国身上牟取更多的利益。

后来的发展就很明显,日军不断在东北进行各种经营,砍伐树木、勘探煤炭、修建铁路等,目的就是从我国搞资源,这些东西刚好弥补日本国内的不足。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日本在是否侵华的问题上畏畏缩缩,一直不敢走这一步,毕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个张作霖就足以抵挡日本的大军。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丰富的资源成为日本战争机器的重要支撑。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仅抚本溪的年产铁矿石也有60万吨。

这些资源大大缓解日本本土资源的匮乏问题,为其军事扩张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手里有了资源就是不一样。

随着资源问题的部分解决,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扩张变得更加疯狂,大军一路南下攻陷华北、华中等大片土地,甚至还叫嚣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想当年,张作霖一个人就可以把日军抵挡在东北之外,如今居全国之力还不是日本的对手,如此巨大的变化与日军在东北经营6年有很大关系,也可以说东北的资源成就了日军的快速崛起。

同样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我国,太平洋战争也是如此,咱们可以看看偷袭珍珠港前日本的表现。

太平洋战争中的日军

如上述所言,日本国内特别缺少石油等战略资源,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其军工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此不得不从美国大量进口石油产品。

二战爆发前的几年里美国采取绥靖政策,一边谴责战争一边又大发战争财,大量向日本出口战争物资。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现日本已经超出自己的控制,于是开始推行“隔离主义”。

他们拒绝向日本提供战争物资,这一举动使得日本走投无路,当时日军的战争野心急剧膨胀,美国的行为无疑触怒日本军国主义的敏感神经,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偷袭当天成群的日本战机从航母甲板上腾空而起,低空掠过平静的太平洋,直扑美国的海军基地,轰炸声、枪炮声响彻云霄,平静的海港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日本取得很大的胜利,靠着从东南亚各国抢夺的石油,能够与强大的美国一掰手腕。

可惜随着战争的持续,日本资源短拳的问题再度暴露出来,尤其是石油的短缺严重影响日本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战斗力。

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战舰和飞机因缺乏燃料而被迫减少出动次数,战斗力大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得不进一步加强对被占领地区资源的掠夺,东南亚的橡胶、锡矿和石油资源全部都被运回日本,以此来弥补本土资源的不足。

这种掠夺行为自然会引发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日军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兵力和资源来镇压和控制这些地区,如此便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日本在战争初期的确取得一些战果,但武器装备在技术上依然落后于盟军,这种技术短期内无法靠掠夺来弥补,在战场上对日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美国的航母舰队不断壮大,日本的航母和战机在面对美军的打击时,显得越来越无力。

盟军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迅速补充战场上的损失,日本的工业基础和资源匮乏使得其军工生产陷入困境。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两座城市瞬间化为废墟,数以万计的无辜平民在爆炸中丧生。

这两颗原子弹的投下,不仅是对日本军事力量的致命打击,也是对其工业生产能力的彻底摧毁。

面对如此惨烈的打击,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自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通过上述的介绍不难发现,日本在二战中的军事崛起,表面上看是工业化发展的成果,背后却是对外侵略与掠夺的疯狂行径,有了资源就快速发展一波。

假如当年张作霖没有被炸死,亦或者蒋介石没有采取对日本妥协的政策,那么日军就不会轻易占领东北,更无法利用东北的资源来疯狂发展自己的实力,没有资源拿什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蒋介石放弃东北如同蝴蝶煽动了翅膀,这才造成后来的连锁反应。

1 阅读:129
评论列表
  • 2024-10-05 23:24

    就小八嘎一个工业国,你说呢?[狗头]

言话古今

简介:世界故事集,每日一更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