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象
5月的时候我就在荔枝微课分享了我的AI写作完整模板:
蛮欣慰的,还算得到了大家的众多称赞,同时也感觉有些惭愧,隔了好久才着手写出提示词的使用。
好饭不怕晚,我又来了。现在经常更新一些文章干货和大家分享、交流,今天继续为大家呈上“新鲜”的干货教程,关于我用AI写作的一些秘籍。
悄悄告诉大家,这算我的“秘密武器”之一哦
知识更迭迅速,变化太快,因此我今天不会讲述一些短暂流行的方法,而是分享一些“永恒”的底层逻辑,甚至这套方法可迁移,用在我们的任何类型的AI创作中。
最近我深入研究了众多 AI 解题的案例,总结出了三大妙招:
常言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可对 AI 来讲,“万事分解难”。好比啃一块特别难啃的大骨头,别指望 AI 能一口吞掉。
相反,咱们得像有耐心的老师傅,把这“骨头”一点点弄碎,分成小块,直到露出里面的“精华”。
比如说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通常得把解题过程分成好些步骤,然后在本子上仔细地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写出来。
举个例子,要是让 AI 帮忙解一道数学应用题,可以把解题过程分成下面这几步:
这样做有不少好处:
降低难度:大问题变小,复杂变简单。c明确方向:每个小任务都目标清晰。
提高效率:能同时处理多个小任务。
确保穷尽:不会落下关键细节。
经过层层拆解,再难的题目也能变得清楚明白,AI 就能一步步稳稳地得出答案。
比如说,让 AI 帮忙策划一次公司年会,可以把这个任务拆解成:
确定年会主题
制定日程安排
设计活动环节
准备演讲稿
安排场地和餐饮
制作邀请函
把复杂任务拆成容易管理的小任务,这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好办法。不但能帮咱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每一步,还能提高整体效率,保证最终结果的质量。
有了小任务,接下来就得用逻辑推理这把“斧头”来处理。
逻辑推理就像搭一座桥,把问题的起点和终点连起来。
不过,任务分解可不能随便乱来。咱们分的每一步,都得经得住逻辑的考验。
换句话说,每一步都得一环扣一环,相互呼应,最后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链。
在指导 AI 进行逻辑推理时,要注意下面这几点:
基于事实:每一步推理都得有扎实的事实依据。
步步为营:推理过程要一步一步来,不能跳着走。
因果关系:清楚地展示每一步和下一步的联系。
就像搭积木,如果前面有一块没搭好,后面再怎么搭也是白搭。
拆解完了,逻辑也没问题了,还得让 AI 把整个解题过程“讲”出来,接受咱们的“检查”,这一步特别重要。
当 AI 得出一个答案时,咱们不能只看答案。
得让 AI 亮出它的“答题卷”,展示每一步推导和计算的细节。
其一,这是基于 AI 大模型的底层工作原理:AI 是通过读大量的文本数据,学会了丰富的词汇知识还有词和词之间的关系。
咱们给定一个输入(比如一句不完整的话),模型会根据前面的输入,预测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词。这过程就像“词汇接龙”的游戏:根据已有线索“上文输入”去猜下一个最合适的词,然后“输出下文”。
那明白了这个原理,咱们就知道 AI 不像人有心理活动,它说就是想,想就是说,所以得让它把每一步都大声“讲”出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影响下文的输出。
其二,只有看到 AI 完整的推导思路,咱们才能判断它是不是真的“学会”解题了,有没有什么差错,也方便咱们改进提示。
这就跟老师改学生的数学卷子一样。要是学生只写个答案,老师还真不好判断对错。
只有学生详细写出解题步骤,老师不但能找出错的地方,给帮助和指导。而且,“show your work ”才能放心答案是对的。
用上“拆解、逻辑、展示”这三招,咱们就能像领导教徒弟似的,手把手指导 AI 解决复杂任务。
通过任务拆解,把大问题变小;
通过逻辑推理,给思路“定规矩”;
通过展示过程,验收 AI 的“作业”。
任务拆解这种思维在解决单个问题时作用很大,但它的用处可不只这些。
当咱们碰到更复杂的情况,比如设计一套 AI 系统工作流时,任务拆解的重要性就更明显了。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干货
还是那句话:躬身入局的人,永远比站在岸上的人更有体感。
AI永远只是工具。